0  304696  304704  304710  304714  304720  304722  304726  304732  304734  304740  304746  304750  304752  304756  304762  304764  304770  304774  304776  304780  304782  304786  304788  304790  304791  304792  304794  304795  304796  304798  304800  304804  304806  304810  304812  304816  304822  304824  304830  304834  304836  304840  304846  304852  304854  304860  304864  304866  304872  304876  304882  304890  447090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郑光庄吏积年蠹 郑光庄吏恣横,闾里患

B.欲以清畿甸积弊  师道不传也久矣

C.朕郑光故桡卿法  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但许臣系之   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

[解析]A项两个“为”是动词,“成为”的意思;B项上句表示领属关系的定语,下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两个“为”皆表目的,译成“为了”;D项两个“且”都译为“暂且”。

[参考答案]B

试题详情

7、下列句子中“乃”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俟征足乃释之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④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乃以吏归光 ⑥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⑨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⑩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A.①③⑨/②⑦⑩/⑤⑥/⑧④  B.①⑤⑥/③⑨⑩/②⑦/④⑧ 

C.①⑤⑥/②⑦⑩/③④⑨/⑧   D.②⑦⑨/③④⑩/⑤⑥/①⑧

[解析]①⑤⑥三项中“乃”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时间或顺序上的连接,可译为“就,才”;②⑦⑩三项中的“乃”表判断,可译为“是”;③④⑨三项中的“乃”表示两件事逆转相反,译为“竟”或“才”;⑧项中的“乃”是人称代词,译为“你”。

[参考答案]C

试题详情

6、下列句子中与“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句中的“于”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上于延英问澳

B.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C.青,取之于蓝

D.师不必贤于弟子

E.赵氏求救于齐

F.奉晨昏于万里

G.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A项“于”介词,引进处所,译成“在”;B项“于”介词,引进原因,译为“因为,由于”;C项“于”表所从;D项“于”作介词,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E项“于”表示对象,译为“向”;F项“于”作动词,译为“到”;G项的“于”引进对象,译为“对”。

[参考答案]G

试题详情

(一)常见文言虚词的类别

 以词性为椐,可以划分为六大类。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副词、代词等。注意在文言文中代词属于虚词,与现代汉语不同。

根据词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八类。

1、一词多类异用:之、乎、者、也、以、于、而、则、焉、其、乃、与、且、为、所等。

2、同类异词:(1)、只、止、特、但、徒、唯、仅、单、直;(2)、都、全、皆、悉、咸、举;(3)、否、未、无、勿、莫、毋;(4)、汝、若、乃、而、子;(5)、我、余、吾、予;(6)、彼、其、之;(7)、孰、安、胡、曷、奚、焉;(8)、谨、窃、请、辱、幸、伏。

3、兼词:诸(之于),耳(而已),盍(何不),焉(于此),叵(不可)。

4、时间副词:

(1)、已、既、既已、曾、尝;(2)、方、正、今;(3)、少时、少顷、少间、须臾、未几、俄而、旋。

5、句首虚词:夫、盖、嗟夫、若夫、(引发议论或表示感叹)。

6、句末虚词:者、也、哉、焉、邪、与、欤。

7、关联虚词:

(1)、连接上下文的连词:虽、虽然、然而、然则、于是、因、则、而;(2)、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而、以、与;(3)、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于、以、乎、与、为;

8、双音节虚词:得无、否则、然后、然则、虽然、何其、无乃。

这几个常见的双音节虚词还关系到句子的翻译,所以对其用法及意义更要掌握。

①得无:表示反诘、怀疑或揣测的副词,译为“莫非、莫不是”。

②否则:译为“不是这样,就……”

③然后:顺承连词,可译作“之后”或保留

④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⑤虽然:可译为“即使这样”或“虽然如此”

⑥何其:多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的副词,译为“怎么样”

⑦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为“岂不是”、“恐怕”,与“乎”构成反问语气。

试题详情

    本栏目围绕典型案例,对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力争使师生对本考点的知识体系有全面了解,同时对某些规律性的内容进行拓展,使师生能从中找到解题的原则及方法。

试题详情

3、取名是一种学问,许多名人的名字很值得研究,比如茅以升、卞之琳、钱其琛、冯乃超、林则徐、谢觉哉等等,请你选择几个说说其中的妙处。

                          

[点拨]这些名人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姓名中都有一个虚词,这个虚词用在姓名中有什么作用呢?当然不可小看。由于有了这个虚词,既使这个姓名中的姓和名有机结合,又富于这个名字一定的寓意,同时还有一种音韵美。茅以升:让茅家得到升迁、发展。这里的“以”是虚词,它的作用微妙。如果不存在这个虚词,那么前后两个实词就可能主谓、动宾、偏正、联合四种关系之一种。它的存在使前者成为“主体”,后者成为“要求”,名字要表达的使“主体”达到或实现某种“要求”的意思。钱其琛:这里的“其”是虚词,为后面的实词表示领属关系或指示方向,“其琛”即那些珍宝,“钱其琛”意为财源就在那些珍宝之中。冯乃超:这里的“乃”是虚词,有“于是”、“就”的意思,表示前有因而后有果。前因省略,“超”是后果,冯某立志超越前人。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