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4713  304721  304727  304731  304737  304739  304743  304749  304751  304757  304763  304767  304769  304773  304779  304781  304787  304791  304793  304797  304799  304803  304805  304807  304808  304809  304811  304812  304813  304815  304817  304821  304823  304827  304829  304833  304839  304841  304847  304851  304853  304857  304863  304869  304871  304877  304881  304883  304889  304893  304899  304907  447090 

(一)鉴赏古代诗词要注意些什么呢?

1、欣赏古代诗歌,要注意作品的不同风格。

要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同样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预堆。”欣赏两人的诗,要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2、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欣赏古代诗歌,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 一的结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出山村秋日傍晚的声色俱佳的“山居秋暝图”,静谧优美,绵远悠长,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幽静恬淡的心情。鉴赏古诗,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欣赏古代诗歌,要把握诗歌常见文学典故。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就因为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这首词的思想情紧密联系的,所以,辛弃疾来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这些典故,并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物象描写中的动与静,声与寂,情与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衬、烘托,语序倒置的修辞色彩等。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又如王维之《山居秋暝》一诗中照、流、归、下等动词的妙用,这些动词或长或短的持续情,使我们似乎感观月光的倾泻不尽,清泉的长流不绝,浣女的由远而近,莲舟的由近而远。

6、要弄清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象征、烘托渲染、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等。比如“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仅20个字的短诗,其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7、要仔细推敲关键词句。诗歌鉴赏的语言分析一般侧重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等。诗歌贵形象思维,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托物言志,叙事则是寓情于事等。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抓住关键性的词句仔细推敲,那么我们就能够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

8、要注意语言表达。分析评述时,语言的表达过程要完整。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有的放矢,重点明确。语言要流畅准确,表达到位。

试题详情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对本专题的知识要求有明确认识,同时对解答这些知识或能力题做到心中有数,在方法上过关。

试题详情

本栏目围绕专题重点设置了四个案例,对上一专题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对学生答题错误或易失分处作解析,引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教师在使用时要侧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得分的要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典型案例。

试题详情

3、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请你从诗句的形象、语言等角度谈谈所获得的美感。

                      

                       

[点拨]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

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其四是立体空间美。“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水面和地面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孤鹜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

试题详情

2、古代诗人咏梅花的诗篇很多,其中趣闻软事也很多,如唐代齐已与郑谷的一段故事就十分有趣。齐己是唐代晚期南岳衡山的和尚,能诗并通佛典。有一次大雪之后,几棵梅树吐放了白灿灿的花,他即兴作诗道“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题名《早梅》。后来他去拜访名诗人郑谷,请教自己的诗作。郑谷是个讲究锤炼字句的诗人,读了这首诗后,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听后,赞叹不已,即改诗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十分称赞郑谷恰到好处的用字,夸郑为“一字之师”。

你认为郑谷要将原诗改为“一枝开”原因是什么?

                         

                        

[点拨]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全诗紧扣“早”字,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试题详情

本栏目选取了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根据高考这一考点所涉及的知识设题,意在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对本专题内容有所了解。同时,在解答的过程中暴露自身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教师视实际情况加以点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