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4914  304922  304928  304932  304938  304940  304944  304950  304952  304958  304964  304968  304970  304974  304980  304982  304988  304992  304994  304998  305000  305004  305006  305008  305009  305010  305012  305013  305014  305016  305018  305022  305024  305028  305030  305034  305040  305042  305048  305052  305054  305058  305064  305070  305072  305078  305082  305084  305090  305094  305100  305108  447090 

6、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两条不同地路向:

A、一条是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另一条是经济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

B、一条是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另一条是经济上的半封建化路向

C、一条是反侵略的路向,另一条是封建的路向

D、一条是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路向,另一条是上升发展的路向

解析:选D。考查了马克思关于列强侵略的“双重使命”的观点。

试题详情

5、2004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布什总统向中国网民发表谈话。他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实现“驯服”的手段是

A、自由、民主的精神   B、权力制衡  C、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D、道德的制约

解析:自由民主解放了所有的人,而对于统治者,约束他们的是权利的制约。选B。

试题详情

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解析:选C。抓住“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试题详情

3、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这句话说明:

A、康熙帝想恢复三省六部制    

B、康熙帝认为皇帝事务繁重,因此应设军机处

C、康熙帝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实行专制统治

D、康熙帝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

解析:选D。从“一人亲理,无可旁贷”可知,康熙帝总揽大权。

试题详情

2、《公羊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秦始皇名“嬴政”,为避讳把“政月”改为“正月”,且读平声,这就是今天的“正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说明秦始皇意气用事;②“政月”改为“正月”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独尊;③避讳是指为了尊重别人而用避开或换用某些字词的方法改变原来正常的称谓;④避讳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避讳,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会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政月”改为“正月”是为避讳,并非秦始皇意气用事。从材料可知,春秋(不是封建社会)当时已有避讳,故避讳并非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所以①④错误。

试题详情

1、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

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

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解析:选C。因为没有这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

试题详情

6、DNA组成分析表明下列的相关比值中有一个可变的是

A.A/T                                 B.G/C

C.(A+T)/(G+C)                   D.(A+G)/(T+C)

解析:双链DNA分子中,A=T,C=G,A+G=T+C。所以,A/T=G/C=1,(A+G)/(T+C)=1。而C项中(A+T)/(G+C)的值因DNA分子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答案:C

试题详情

5、用标记有15N的一条双链DNA分子,在标记有14N的培养液中进行两次复制,其后代的DNA分子单链中,含14N和15N的比值为

A.1∶1             B.2∶1             C.3∶1             D.4∶1

解析:如果DNA分子复制的次数为n,则后代的DNA分子总数为2n。又因为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8条DNA单链中,除了两条来自亲代,标有15N外,其余6条单链都是在标有14N的培养液中,经过复制形成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4、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A.b≤0.5                                 B.b≥0.5

C.胞嘧啶为a(1/2b-1)               D.胞嘧啶为b(1/2b-1)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A=T,C=G;A=a=T,A/(A+T+C+G)=b。可以得出:a/(2a+C+G)=b,G+C=a/b-2a,故C=G=1/2(a/b-2a)=a(1/2b-1)。

答案:C

试题详情

3、、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比值

A.能                                    B.否

C.只知道(A+C)∶(T+G)的比值           D.只知道4种碱基的比例

解析:已知腺嘌呤A的个数,等于已知T的个数(A=T)。知道DNA中碱基的对数,可以求出C+G的数目,也就可以求出G和C的数目(G=C)。在双链DNA中,(A+C)/(T+G)=1。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