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5349  305357  305363  305367  305373  305375  305379  305385  305387  305393  305399  305403  305405  305409  305415  305417  305423  305427  305429  305433  305435  305439  305441  305443  305444  305445  305447  305448  305449  305451  305453  305457  305459  305463  305465  305469  305475  305477  305483  305487  305489  305493  305499  305505  305507  305513  305517  305519  305525  305529  305535  305543  447090 

3.的值为         (   )

    A.     B.       C.     D.

试题详情

2.在等比数列{an}中,a2=8,a5=64,则公比q为       (   )

A.4    B.3    C. 2   D.8

试题详情

1.设a是实数,且是实数,则a等于     (   )

    A.1        B.       C.      D.2

试题详情

   [案例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题)

   A.七言诗是长短随意,声律比较自由的诗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是用这种诗体写成的杰作。

   B.明清两代出现了《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一批优秀剧作,它们题材各异、风格有别,在中国戏剧史上放射着熠熠光彩。

   C.《雷雨》《日出》《北京人》是著名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法国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解题思路]题中四个选项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八位作家的十一部作品。A项中三位诗人是我国唐代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教材中介绍较多,比较容易判断。B项在判断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琵琶记》教材中没有,作者高则诚又生活在元末明初,不易辨别。C项也是熟知的作家,难度不大。D项中应是十九世纪。

试题详情

本栏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试题作深一层的思考和剖析,探究设题的目的、设题的角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失分的原因,从而引起复习的关注和寻找对策。两个案例,一个侧重于对失分点的关注,一个是对主观题题型的预测。

试题详情

3.对下列6个剧目进行分类筛选,如果分三次筛选,应该怎样筛选?用的是怎样的标准?

①《窦娥冤》 ②《雷雨》  ③《白毛女》

④《龙须沟》 ⑤《茶馆》  ⑥《屈原》

                   

                   

  [点拨]此题考查文学体裁的分类。第一次从创作的时代分(元杂剧和现当代的戏剧)将《窦娥冤》筛出,第二次可从歌剧与话剧角度筛出歌剧《白毛女》,第三次可从历史剧和现代剧角度筛出历史剧《屈原》。(第二次与第三次可对调)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试题详情

2.下列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哪三位文豪?你是怎样判断的?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秋,峨嵋共比高。

                  

                  

 [点拨]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运用。先思考文学史上父子三人都以诗赋盛名的“大文豪”有哪些?著名的有曹操、曹丕、曹植;苏洵、苏轼、苏辙。再分析原诗,诗中“峨嵋”是唯一的线索,可知是四川籍,由此可判定是苏洵父子。(曹操系安徽亳州人)

试题详情

1.下列诗文句中的“君”所指的人物,依次是谁?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③正是一年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

                  

                  

[点拨]此题是对作家作品的考查。首先要回忆每一句的出处(诗题或文题)和作者,再回忆内容,最后确定“君”所指代的人物。依次是:元二,东鲁友人,李龟年,蔺相如。

试题详情

本栏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聚焦于本专题的复习重点,三个问题,一个问题侧重一个方面,第一个问题是对重要作家作品内容的掌握,第二个问题是对文学史常识的了解和运用,第三个问题是对文学体裁的分类及对重要作品体裁的复习。 以引发学生对文学常识几个方面的关注和兴趣。

试题详情

教学建议

2003年《考试说明》把“文学常识”作为暂不考内容,但2003年的全国春季卷、北京秋季卷仍在试题中出现,只是不再是选择题形式,而是与诗词欣赏一起考,以主观的形式出现。所以仍然应重视,仍应组织学生对此考点进行复习。而且因为全国卷2002年和2003年均未考,各地的试卷中均不设题,学生缺乏训练的材料,因此教师更应指导学生复习这块内容。

文学常识包括: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

它的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方法以记忆为主。要从“小处”着眼,课本上的文学常识一定要仔细读仔细记。一篇文章,一个作者,作者的国籍、时代等,平时就应当一个个记住,积累多了,文学常识就会丰富起来,小处着眼才好大处着手。“大处”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文学常识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它,并力求准确无误,切不可模棱两可;要以文学史为纲,将有关作家作品零碎的常识串联起来复习、记忆。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我国文学发展概况,熟记每个时期主要文学样式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②了解文学体裁的分类,熟记重要作家的作品的体裁。

③熟记中国重要作家的姓名、字号、朝代、籍贯,主要成就、作品(集)和特色;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代表作及生活在哪个世纪。

④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他们或作品的评价。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