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
A.动物细胞有明确的边界 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的形态
C.细胞能够分裂 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
7.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 转动转换器 C. 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6. 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 C.胰岛素 D.性激素
5.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表皮细胞
C.青蛙的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在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B. 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 D. 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3. 绿色开花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2. 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
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B.细胞保持完整的结构
C.细胞膜的流动性 D.线粒体提供能量
1.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部分________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
(5)过程c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解析 从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进行的,小肠吸收的脂质有一部分未直接进入毛细血管。血浆(A)、组织液(B)、淋巴(D)构成了内环境,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和皮肤也可排出部分废物。血浆和组织液只隔一层毛细血管壁,两者中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e表示物质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f则表示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c、d分别表示了尿液形成的两个阶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在流过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滤过的,因此,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 (1)自由扩散(或渗透) 脂质
(2)A、B、D 消化液
(3)皮肤排汗 毛细血管壁
(4)双向可逆 单向不可逆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12.(2008·上海)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温度感受器位于________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________中枢兴奋。
解析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可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实现其稳态。体温的稳态维持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体温的激素调节,人体大量失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
答案 (1)体液(激素) 神经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下丘脑 皮肤和黏膜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利尿 渴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