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5693  305701  305707  305711  305717  305719  305723  305729  305731  305737  305743  305747  305749  305753  305759  305761  305767  305771  305773  305777  305779  305783  305785  305787  305788  305789  305791  305792  305793  305795  305797  305801  305803  305807  305809  305813  305819  305821  305827  305831  305833  305837  305843  305849  305851  305857  305861  305863  305869  305873  305879  305887  447090 

47.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武夷山景色优美,当地旅游部门根据山形山势,形象地编绎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赋予大自然更多的灵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这说明(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试题详情

46.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

    D.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

试题详情

45.图3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得出截然不同的结

论,表明           (   )

    ①意识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是不同的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程度不同,影响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程度

③意识不应歪曲地反映客观对象,应做到如实地反映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应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4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重“武装”,忌“包装”。如果只讲“包装”,不讲“武装”,就失去了意义。这是因为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发展观是真理性的认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试题详情

43.在“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过程中,曾出现误报“轨道舱有着火点”的情况,造成电视机前的观众十分紧张。但当时指挥大厅的工作人员却从容淡定。因为他们清楚,在没有空气,没有氧气的真空环境中,是不能着火的,那一定是一个误报。这说明    (   )

    ①人们的认识受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科学知识能够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受人的意识支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42.“杞人忧天” 这一成语中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试题详情

4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谬误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4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环节,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C.真理是客观的和永恒的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试题详情

39.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认识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D.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试题详情

38.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在处理形象时,不能

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

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右幅剪纸作品

《回娘家》,突出的是两个人物,一辆花车,花车也

只有一个轮子,作品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

节奏感。这说明            (   )

    A.艺术创作源于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B.写实手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

    C.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