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6020  306028  306034  306038  306044  306046  306050  306056  306058  306064  306070  306074  306076  306080  306086  306088  306094  306098  306100  306104  306106  306110  306112  306114  306115  306116  306118  306119  306120  306122  306124  306128  306130  306134  306136  306140  306146  306148  306154  306158  306160  306164  306170  306176  306178  306184  306188  306190  306196  306200  306206  306214  447090 

2、从一架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每隔相等的时间释放一个物体,这些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情况是(   )

A、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些物体在空中排列在抛物线上,它们都做平抛运动

B、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些物体在空中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它们都做平抛运动

C、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些物体在空中排列在抛物线上,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些物体在空中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试题详情

1、关于物体的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因此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由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因此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C、物体运动时间只由抛出时的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D、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由抛出点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

试题详情

2、文体鲜明。文体鲜明不只是写什么像什么,还包括语言风格。很多学生议论文中擅长用“赋”,费事不少,效果不好。所以论说类的文体就让它干干净净;叙事抒情类的就让它繁花似锦。

试题详情

1、中心唯一。无论些什么文章中心唯一是基本要求。现在的学生思维很活跃,甚至可以说是思接千载,但是缺少了“中心”意识,落笔时只开不阖,造成了离题万里的后果。可以让学生自查①立意中的关键词是否高频率点题;②材料是否含有中心外的冗余信息③是否偷换概念。一开始对学生是有所束缚,但是想到的未必就是有用的。

试题详情

4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2004年秋季高考天津卷)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论语·为政》)

(2)云销雨霁,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试题详情

4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2004年秋季高考福建卷)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

试题详情

3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2004年秋季高考全国卷二)

⑴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⑵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⑶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试题详情

3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2004年秋季高考浙江卷)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国语》。(司马迁《报任安书》)

(2)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试题详情

3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2004年秋季高考全国卷三)

(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3)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