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6127  306135  306141  306145  306151  306153  306157  306163  306165  306171  306177  306181  306183  306187  306193  306195  306201  306205  306207  306211  306213  306217  306219  306221  306222  306223  306225  306226  306227  306229  306231  306235  306237  306241  306243  306247  306253  306255  306261  306265  306267  306271  306277  306283  306285  306291  306295  306297  306303  306307  306313  306321  447090 

33.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试题详情

32.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   )

     A.中山装和改良旗袍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中西大菜                   D.长拜作揖礼仪

试题详情

31.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略

试题详情

30.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29.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8.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试题详情

2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试题详情

26.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试题详情

25.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4.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