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0·郑州一中期中)取两种不同的海绵,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再将它们掺在一起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那么,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 )
A.细胞核
B.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解析 不同海绵细胞之间结合首先要进行细胞识别,与细胞识别相关的结构是糖蛋白。
答案 D
10.(2009·淄博阶段性检测)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解析 利用膜的流动性的特点,将磷脂包裹的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制成的微球体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进入患病部位的细胞中。
答案 B
9.(2009·衡阳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解析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认为蛋白质是均匀的、固定的。
答案 D
8.(2010·徐州质检)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解析 由概念图分析知①、②分别代表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消耗ATP提供的能量,且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要通过胞吞;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时,膜已被破坏,与①②均无关。
答案 B
7.(2010·铜陵模拟)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所有图中均有被动运输
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自由扩散
D.图Ⅲ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会增加
解析 图Ⅰ表示自由扩散,图Ⅱ表示借助载体蛋白通过离子通道的扩散,即协助扩散;图Ⅲ表示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 D
6.(2010·岳阳调研)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解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②是载体蛋白,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借助于载体蛋白。
答案 B
5.(2010·济宁质检)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度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
解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血糖浓度越大,运输速度越快,但因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当葡萄糖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吸收速率不再改变。
答案 C
4.(2010·浦东模拟)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解析 题图是胞吐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都通过此种方式排到细胞外,而K+的分泌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答案 A
3.(2009·烟台学段测试)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 )
A.人的白细胞 B.鸡的红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解析 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实验的现象表明该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A、B、C三选项都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还有核膜、膜性细胞器等,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符合题意。
答案 D
2.(信息推断题)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细胞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实验如下:
|
实验方法 |
现象 |
① |
向枪乌贼的神经细胞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元素24Na |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
② |
步骤同①,并加入某种药物 |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未出现24Na |
③ |
步骤同②,并加入ATP |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B.“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C.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由实验②③可知,神经细胞运输24Na需要载体蛋白
解析 由实验②③可知,24Na由神经细胞进入周围溶液需消耗ATP。而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呼吸,从而使ATP的产生减少。
答案 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