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6676  306684  306690  306694  306700  306702  306706  306712  306714  306720  306726  306730  306732  306736  306742  306744  306750  306754  306756  306760  306762  306766  306768  306770  306771  306772  306774  306775  306776  306778  306780  306784  306786  306790  306792  306796  306802  306804  306810  306814  306816  306820  306826  306832  306834  306840  306844  306846  306852  306856  306862  306870  447090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试题详情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试题详情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试题详情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试题详情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题详情

5.[其]

试题详情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试题详情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试题详情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试题详情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