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6999  307007  307013  307017  307023  307025  307029  307035  307037  307043  307049  307053  307055  307059  307065  307067  307073  307077  307079  307083  307085  307089  307091  307093  307094  307095  307097  307098  307099  307101  307103  307107  307109  307113  307115  307119  307125  307127  307133  307137  307139  307143  307149  307155  307157  307163  307167  307169  307175  307179  307185  307193  447090 

7、函数 ,当时为增函数,当时为减函数,则等于(   )

A.       B.        C.       D.  由而定

试题详情

6、函数  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5、下列各对函数中,是同一函数的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4、已知的值为 (  )

A.        B. 1           C. 3     D. 2

试题详情

3、在区间上是减函数的是  (   )

A.    B.      C.      D.

试题详情

2、已知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试题详情

1、在映射,且,则与A中的元素对应的B中的元素为(   )

A.                 B.              C.          D.

试题详情

4、(1)花开两岸 (2) 时间使记忆开出花(3)风景这边独好 (4) 故乡,我心中的梦(5) 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6)记忆之树常青。单句特点,有文学色彩。

这些题目富有文学意蕴,巧妙地扣紧话题关键词记忆、时间和不会风化,从个人记忆、民族记忆、人类记忆中选取其中一个来写,文章选取丰富的材料表现记忆深处那些具有不可磨灭的印象,题目内容吻合极好,  比起那些以话题为题目的设计显然要高人一筹。比较以上几种题目,我们发现:无论哪种拟题方式都能写出出色的作文题目,但作文题目中以句子为题目的现象确实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句子角度明显,表意明确,语言简练,文辞优美,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对象和主题,感受到作者的文采。

 不但拟题如此,我们同时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也时有简洁的单句形式出现。比如:记忆不会被时间风化(2007山东高考话题),春来草自青(2008山东高考话题,高度凝练的凝缩句形式,类似“功到自然成”),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上海高考命题),雨燕减肥(2006江西高考话题),,生无所息\生有所息(2006浙江高考命题,类似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对立型作文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就行),有句话常挂嘴边(2006天津高考命题),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2007江西高考命题),我能(2007辽宁高考命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高考话题)。。。。。。

 山东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这个命题就是一个句子类的审读命题。这个题目应该是今年考题中较为冷门和抽象的一个。首先,这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如果考生在文章中能够点到出处,应该会有加分。其次,这句命题分为两个要点,一是主语的构成,命题中提到了人生的变化、魅力和美三种现象,那么这三者都可以成为作文阐述的主体,着重其一即可;二是构成这些现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元素,即光明与阴影,这实际上包含了深刻的辩证逻辑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科生破题可能较为容易。

具体到选题,对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某些优点和弊端做出相对的阐述,比如私家车的普及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对交通、环境带来的压力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当然,对于应考的学生来说,选择与自己生活更为相关的事件或现象加以概括、评论,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有的考生选择了以当下社会非常关注的“伪娘”现象为题,谈论自己对“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的看法,立意非常新颖,不过难度较大。

可惜的是有些空生没有很好的审读这个句子,在解读“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光明”和“阴影”这几个要素时出现了偏差,顾此失彼,以致审题不当。降低了作文档次,甚为可惜。

 以上这些高考作文话题或者命题以非常简练的一句话形式出现,语意明确,概括性强,有比较大的生发空间,适合各类人发挥写作才华,具有较好的考试区分性和选拔功能。

 从历年来考生审读情况来看,此类一句话形式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它比起词语式和短语式命题,结构复杂些,涉及的主客体有两个以上,需要仔细审读,从局部到整体合理解读,才能保证审题的正确性。

  因此,无论是作文的审题还是拟题,都需要我们学会对一句话这种形式做出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联想,从而保证审题正确,拟题准确。

  一句话尽管字数不太多,看似简单,但它千变万化,人类很多精粹的思想情感凝缩在这种句子形式中, 构成了汉语表意的丰富多彩。但审读它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

  我认为,审读一句话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抓住主体(往往是句子的主语),明确陈述对象,不要出现主体的遗失。

  这里的对象有宽窄之分,宽题指概括性强的词语如记忆、答案、生命、人生、自然、生活、他们、杂、坎、传递、转折、季节之类,窄题指具体性强的词语如语文、城市、乡村、春、母语、高考、李白之类。无论宽窄词,在原题目没加类似“心灵的选择”心灵这样的限制词情况下,要注意准确把握所给核心词语的准确含义(注意是本意还是引申义、比喻义,如春、草、等、春光、雨燕等词就需要从本意到比喻义),并且采用加限制词的组词方式(如在“记忆”前加国家的、民族的、个人的,在天空前加自然地、理想的、人生的、生活的,历史的,自我的、他人的、心灵的、思想的、艺术的、时代的、科学的、文学的等等)和逐层深入解读的方式拓展思路,从而选择恰当的写作突破口。

  很多句子表面没主体,但属于泛主体化,补出主语反而限制了语意,如,“怀想天空”一句,主体表面没有,但可以补出我、你、他(们)等,怀想与想象畅想不同,所联想的人事情理时是由往昔的回忆所引起的。再比如地震后的一句话,“让活下来的人好好活下去”,尽管表面没主语,但也是一句话,语意明确,这在实际运用中大量存在,把握这样的句子,需要从整体上体会,特别应该抓住谓语和宾语的关系思考语意。

 二是如果句子出现两个以上名词,一般就要弄清主客关系。

 几个名词间关系可能有因果、递进、并列、转折、对立、条件等关系,这个关系一是名词自身的内在关系,二是句子中的谓语、状语等起了限制作用,提出了句子的重点,这些在审读句子时务必要注意。比如2008年山东作文“春来草自青“就要在思考“春”和“草”的比喻义的基础上,抓住“来”和“自”“青”等字进一步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果),选取恰当角度,敷衍成文。

 三是在分析基础上,运用模糊思维,能够整体把握句子侧重点。

 一个句子总有想要表达的重点意思。比如,“我们要诗意地生活”,就是针对物质化生活的社会,突出一种精神层面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是指充满理想、希望、激情、信念、自由、高压、聪慧、崇高等精神因素的动态的人生感受,“地”字是强调如何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而若换成“的”字则是重在描述或者赞美一种诗意的生活。在准确审读基础上,就可以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感悟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出来。考试作文的概括性和限制性都比较强,所以一定要从具体词语上求得整体的突破。

 四是理解句子时,句子中的主干和附加成分一定要相辅相成,解题的关键主要在谓语或者状语。

 例如,“呼唤真情”或者“感受真情”,在审读时就要思考感受和呼唤的含义(感受是亲身经历,可为显示中的真实故事,也可为应是书刊中得到的体验,其本质是以作者为中心的一种对真情的体验,呼唤是一种向往和追求,是对情感的渴望,真情之真纯洁高尚真挚美好),就要思考为何要如此,怎样如此,并思考感受和互换的对象真情的含义的比如,“有句话常挂嘴边”,题眼为常;“必须跨过这道坎”,题眼为必须;“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眼为想;“深山藏古寺”,题眼为藏;。。。。。。由题眼出发,前后勾连,整体感知,就能把握题目应有之意。

 六是考试作文的题目句子往往以哲理句和抒情句为主,因此要善于体味哲理和情韵。

 从表达方式角度可分成三类句子。第一类是叙述性句子。例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关羽温酒斩华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林黛玉进贾府……此类句子往往用在小说、戏剧等记叙描写文体中。现在报刊上的新闻题目多数是概括性强的的叙述句。第二类是哲理性句子。例如,人生之旅从设定目标开始;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授人以渔,才是最好的帮助……第三类是抒情性句子。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天街小雨润如酥;传递,奏响生命的协奏曲……

 作文命题往往以哲理句和抒情句为主,而拟题则三类句子都有。

 其实若将动宾短语也算作句子类,则一句话类型占据了作文命题和拟题的半壁河山。

 学会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句子,运用具体的的联系的整体的发散的逻辑的思维来把握句子,再加上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那么作文审题将不会太难。

试题详情

3、(1)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介词短语,非句

试题详情

2、(2)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2)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偏正短语,非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