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7201  307209  307215  307219  307225  307227  307231  307237  307239  307245  307251  307255  307257  307261  307267  307269  307275  307279  307281  307285  307287  307291  307293  307295  307296  307297  307299  307300  307301  307303  307305  307309  307311  307315  307317  307321  307327  307329  307335  307339  307341  307345  307351  307357  307359  307365  307369  307371  307377  307381  307387  307395  447090 

1、复习提问,本文所写到的几个重要事件。

①徐锡麟被杀,“同乡会”争执。

②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

③“报馆案风波”。

④范爱农之死。

试题详情

3、鲁迅和爱农不同人生结局。

试题详情

2、理解把握范爱农性格特点。

试题详情

     范爱农之死----------社会根源

徐锡麟被杀--------(政治上)-----凶狠残暴

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思想上)-----根深蒂固

                     (为下文作铺垫)

      (范爱农)向往-参加-绝望-(殉道)

报馆案风波----------------辛亥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投机-收买-镇压-窃取  (必然性)

(为爱农之死张本)

      (鲁迅)惊闻噩耗-写诗悼念-挂念妻女

绍兴诀别------------------范爱农之死

     (爱农)困顿漂泊-期盼来信-醉酒落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情感线索的变化。

试题详情

1、读鲁迅“哀范爱农”诗三首,体会先生对爱农的真挚感情。

试题详情

这里我们再看两个例子:

①(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②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在此我们可以将革命前和革命后的范爱农做一个分析。徐锡麟起义失败后,满清当局通电缉捕爱农,回国后受到了监视。革命失败后,他的境遇确实没有改变,甚至不如已甚。造成他这种结局除了因辛亥革命失败给爱农造成心理创伤外,即是封建势力对他的孤立和迫害以及周围人对他的隔膜和不理解。

再看例②中的后一句话,孤独的范爱农,没有朋友,“很少和人们来往”,也就“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最终连青年们也将他抛却了。课文的旁边有一句批注:“爱农有‘笑话’好讲吗?”独说爱农,自无“笑话“可讲,如果将他与辛亥革命联系起来,那就不仅有了“笑话”,而且是莫大的嘲讽。我清楚地记得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

“带着极大的屈辱,竭诚奉献了一切,却被为之牺牲的年轻一代,以至整个社会无情地抛弃和放逐。”(《与鲁迅相遇》285页。三联书店,2003年8月)

这话是在写鲁迅,我以为更适于范爱农。范爱农死了,死在了辛亥革命之次年。范爱农是一个革命者,与鲁迅一样是一个精神战士,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的死,是他对腐朽社会强烈不屈的抗争,也是他作为一个精神战士对辛亥革命的生命的薄奠。

试题详情

1、看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试题详情

这部分主要是写“爱农之死”,借以抒发了作者思念哀悼之情。(主要是让学生通读,感悟)

试题详情

3、分析作者全景式艺术地表现辛亥革命的过程。

①满眼是白旗。-----内骨子是依旧的------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光复后的绍兴,没有丝毫变化。“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可以结合下文的原本是“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来理解,“闲汉”指封建地主阶级,和“新近的革命党”,都指那些投机革命的人。他们革命的目的动机不纯,就如同阿Q革命一样,目的就在于“发财”和“讨老婆”。辛亥革命的局限就此窥见一斑。

②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分析:结合上下文,分析股本的实质是什么。这里“股本”的实质是收买。年轻的革命者看到了王金发他们“不行”,殊不知,此时的王金发政府已经变质变味了。但青年却错误地将自己和王金发之关系认同为雇工与雇主的关系,将这种对革命的收买,理解为股本,这是本质认识上的错误。

③齐读“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一段,引导学生理解“报馆案风波”的实质。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报馆被捣毁,德清被刺伤。反动政府在镇压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落在了“孔教会会长傅力臣”之类的手中。这是写封建地主阶级窃取革命果实。鲁迅先生用文学的笔法,意在阐明这样一个命题:辛亥革命不过是一场革命者自取其辱的游戏。

将以上分析做一归纳,不难看出,作者对辛亥革命过程的全景描绘:(封建阶级)投机革命--收买革命--镇压革命--窃取革命果实。稍微懂得一点辛亥革命历史的人,都会惊叹先生的高潮和卓绝的艺术笔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