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7310  307318  307324  307328  307334  307336  307340  307346  307348  307354  307360  307364  307366  307370  307376  307378  307384  307388  307390  307394  307396  307400  307402  307404  307405  307406  307408  307409  307410  307412  307414  307418  307420  307424  307426  307430  307436  307438  307444  307448  307450  307454  307460  307466  307468  307474  307478  307480  307486  307490  307496  307504  447090 

4.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试题详情

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        D、反腐倡廉的政策

试题详情

2.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试题详情

1.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

试题详情

0.01mol  0.56g

△   m2  -△m1 = 0.24g.  △m2=△m1 +0.24g=0.56g+0.24g=0.80g

设CuO的物质的量为x, CuSO4的物质的量也为x,

② Fe  +  CuSO4  =   FeSO4  + Cu  △m2

       1mol             8g

        X             0.80g

解得: X=0.1mol

m(CuO)= 0.1mol•80g/mol=8g

例4、将12.8克由CuSO4和Fe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固体,干燥后称得5.2克。求原混合物中CuSO4和Fe各为多少克?

解析: 此题有三种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CuSO4过量、Fe过量。

余下固体有两可能:(1)余下Fe和Cu;(2)余下全是Cu.

(1)当余下固体是Fe和Cu(即Fe过量)时,设x克CuSO4耗尽,则铁为(12.8-x)克,置换差量为5.2-(12.8-x)克。

      CuSO4 + Fe  FeSO4 +Cu   固体增重

      160   56      64   64-56=8(理论差量)

       x             5.2-(12.8-x)(实际差量)

        160:x=8:[5.2-(12.8-x)]

     ∴   x=8(克),12.8-x=4.8(克)。

(2)设余下固体全是Cu,反应时有w克Fe耗尽。

      CuSO4 + Fe  FeSO4+ Cu  固体增重

          56      64   64-56=8(理论差量)

          W          5.2-w(实际差量)

          56:w=8:5.2-w

        ∴     w=4.55(克),

则原混合物中CuSO4为12.8-4.55=8.25(克)。

而8.25克CuSO4中只含8.25×=3.3(克)Cu,故不可能有5.2克Cu生成。由此可见(2)的假设不成立。

答案:原混合物中CuSO4为8克,Fe为4.8克。

例5、在某些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析出了铜多少克?

解析:Fe+CuSO4=FeSO4+Cu,从化学方程可以看出,铁片质量的增加,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每溶解56g铁,将析出64g铜,会使铁片,质量增加: 64g-56g=8g

根据铁片增加的质量(1.16g-1.12g),可计算出溶解的Fe的质量和析出的Cu的质量.

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Cu为yg

  Fe=CuSO4=Cu+FeSO4   质量差

  56   64      64-56

  x   y      1.16-1.12

则:,解得:x=0.28(g)  y=0.32(g)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析出了铜0.32g.

 例6.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例7.ag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减少到b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解:设NaHCO3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CO2↑          △m

168g     106g            168g-106g=62g

x                    (a-b)g

  解得x=

得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例8.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8.5%    B.50%     C.52.8%     D.82.5%

解: NaCl+AgNO3=AgCl↓+NaNO3; NaBr+AgNO3=AgBr↓+NaNO3

即:NaCl→AgCl, NaBr→AgCl银元素替换了钠元素.因此沉淀比混合物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比钠元素增重的部分。设Na元素的质量为x

Na   →  Ag        △m

23g    108g      08g-23g=85g

x             33.14g-16.14g=17g

 解得:x=4.6g 所以Na%=4.6g/16.14g=28.5%

例9.在密闭容器中,放入(NH4)2CO3和NaOH的混合物共ag,将容器加热至200℃,经充分反应后,排除其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g,求容器中(NH4)2CO3和NaOH各多少克?

解:(本题中ag(NH4)2CO3和NaOH的混合物,在加热时(NH4)2CO3与NaOH要发生反应,因

② 若(NH4)2CO3过量,剩余的(NH4)2CO3在加热时还要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气体,则此时bg固体全部是Na2CO3。根据钠元素质量守恒有

n(NaOH)=, 则m(NaOH)=40×

m((NH4)2CO3)=a-40×

例10.将4.66g卤素互化物BrClx溶于水后,通入足量SO2气体与其反应生成氢溴酸、盐酸和硫酸,再用碱将溶液调至中性后,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沉淀物,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最后得卤化银沉淀15.46g。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AgNO3的物质的量。

(2)BrClx中的x值。

解:质量增加的是Ag的质量

所以n(AgNO3)= =0.1 (mol)

设4.66g卤素互化物BrClx为a mol

 BrClx → AgBr  +  xAgCl      质量增加

 1mol                108(1+)

 a mol               15.46g-4.66g

 则:   a=

所以:=  =3

例1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W=WO2),

例12. 将盛有12g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g时,求氧化铜被还原的质量分数?

解析:此题经分析,12gCuO没有完全反应,生成物的残渣10g中也有没有反应的CuO。用常规解法较烦琐,如果用差量法则较为简便。但一定要分析清楚,减重的质量是哪种元素,在这题里减重的是CuO中的氧元素,它与H2结合成为H2O。根据方程式分析:设参加反应的CuO质量为y。

 例13.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解析:CO+CuO-Cu+ CO2

 28 44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CO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CO参加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CO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据此可列比例求解。

 例14.将氢气通入10g灼热的氧化铜中,过一段时间后得到8.4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8.4g铜生成

 (B)有8g氧化铜参加反应

 (C)有1.6g水生成

 (D)有10g氧化铜被还原

 解析:根据题意,10g氧化铜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所以得到的8.4g固体也不一定都是铜的质量。我们可以利用“固体-固体”差量法解决此题。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10-8.4=1.6g)=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生成的铜的质量=CuO-Cu,即理论上每80份质量的CuO参加反应转化为64份质量的Cu,固体质量减少16份,据此可列比例求解。

 H2+CuO-Cu+H2O △m(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18 80-64=16

 x y z 10-8.4=1.6g

 可以求出x=8g,y=6.4g,z=1.8g,则有8g铜参加反应,6.4g铜生成,1.8g水生成。

 答案:B

 例15.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析:Fe+H2SO4(稀)=FeSO4+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Fe-H2,即56-2=54(份)。由题目给的差量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试题详情

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

例1.有NaCl和KCl的混合物25g,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求原混合物中NaCl和KCl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解:设与Cu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

      Cu   ~    2AgNO3  ~  2Ag    △m

       64      2mol    2×108   152

             xmol          1.52g

解得:x=0.02mol

n(AgNO3)=1000g×7.14%/170g/mol

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求此CuO粉末的质量。

解析:由题意可知,CuO粉末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硫酸过量。

引起铁棒质量变化时涉及到下列两个反应:

   ① Fe  +  H2SO4  =   FeSO4  + H2

   ② Fe  +  CuSO4  =   FeSO4  + Cu

  其中第①个反应使铁棒质量减少,第②个反应使铁棒质量增加,两者的代数和为0.24g。

① Fe  +  H2SO4  =   FeSO4  + H2    △m1

56g               1mol  56g 

试题详情

2. 注意: ① x、y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

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1. 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大或减小时,y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与y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

数学表达式为:

试题详情

12.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1m2,拉力F1F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1F2.试求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线的拉力T.[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卷]

解析:设两物块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有:

F1F2=(m1+m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质量为m1的物块有:

F1Tm1a

解得:T= .

答案:

试题详情

11.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t/s
0.0
0.2
0.4

1.2
1.4

v/(m·s1)
0.0
1.0
2.0

1.1
0.7

(1)斜面的倾角α.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t=0.6 s时的瞬时速度v.[2007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解析:(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a1==5 m/s2,由mgsin αma1,可得:α=30°.

(2)由后两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a2==2 m/s2μmgma2

可得:μ=0.2.

(3)设0.4 s后再经过t时间物体滑至B点,有:

2+5t=1.1+2(0.8-t)

解得:t=0.1 s

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 s,则t=0.6 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设物体在0.6 s时的速度为v,有:

v1.2va2(1.2-0.6)=1.1 m/s

解得:v=2.3 m/s.

答案:(1)30° (2)0.2 (3)2.3 m/s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