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7339  307347  307353  307357  307363  307365  307369  307375  307377  307383  307389  307393  307395  307399  307405  307407  307413  307417  307419  307423  307425  307429  307431  307433  307434  307435  307437  307438  307439  307441  307443  307447  307449  307453  307455  307459  307465  307467  307473  307477  307479  307483  307489  307495  307497  307503  307507  307509  307515  307519  307525  307533  447090 

3、“选”:各组将讨论后的剧本,进行筛选,选定一个蓝本;再交流,讨论,修改,选出演出剧本.

试题详情

2、“改”:分组将课文改编成剧本;改编后交流和讨论。

试题详情

1、刚才我们对童话的想象进行了品读,已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想象。

试题详情

4、小结:本文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到整个情节的安排,从头到尾,全面而成功地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绘出了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骗的群丑图。最后事情的真相是让孩子戳穿的,我们要保有童心,敢说真话。

板块三:演读--展示想象

试题详情

3、教师明确:

⑴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

⑵从第一段可以看出皇帝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穿衣上,不顾国计民生。这样一个嗜新衣成癖的皇帝,对于骗子所言的神奇而漂亮的新衣当然会感兴趣了。而骗子正是抓住这一点行骗的。

⑶两个骗子对皇帝的心思和臣民的心理都琢磨透了。他们有一种“钳口术”,谁要说一句真话,谁看不见衣服,就借用专制的皇权,说你“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

⑷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那样的心理,那样的言行,固然荒唐可笑,却又是十分的自然。无论什么人,从皇帝到大臣到一切官员,直到老百姓,有职位的怕丢职位,没有职位的还怕人家嘲笑他愚蠢。

⑸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帮腐朽的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真理的。

试题详情

2、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试题详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⑴你能用小标题(含有“新装”一词)概括童话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⑵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⑶骗子预设这个狡计的依据是什么?

⑷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⑸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了真话。骗局已经败露,而皇帝、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这说明了什么?

试题详情

3、想一想,说一说。

想一想,读一读,把自己所想象的情节说给同学们听,再体会体会安徒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精妙。

板块二:品读--引导想象

试题详情

2、读一读,猜一猜。

学生猜读的“点”可能有:

⑴读到“为了要穿得漂亮”,可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⑵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⑶读到“都看不见衣服”,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会怎样想,怎么办。

⑷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

⑸读到“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情况”,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官员看到骗局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⑹读到“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有什么表现。

⑺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想象一下,宫内宫外看着光着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又是如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