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合台湾问题分析中美关系的变化,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引导学生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和进一步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以及中美、中日建交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1、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感悟历史。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二)讲解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2)会议召开:1954年4月中、英、美、法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①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50年代中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仍在继续,而这时,亚非广大地区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这些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这些亚非国家为维护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进行积极的外交活动。他们在两极对立中采取中立立场,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参与任何军事集团,在两个超级大国间推行平衡外交,以保留自己的战略主动权。同时主张刚摆脱殖民压迫的亚洲新兴国家和睦团结,以共同抗衡大国特别是西方大国的强权势力。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意义: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②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3、取得成就原因:国际:(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崩溃;(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3)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国内:(1)卓越的外交家;(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英明的外交决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小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业]
1、《填充图册》及《课程探究》。
2、搜集资料,统计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同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列出简单表格。提示:可以让学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查阅相关内容,然后按建交先后顺序填充在表格里,表格应该包括国家和建交时间,查找过程中注意当时有些国家今天已经并入别的国家(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的国家已经分为几个主权国家,国家名称也有变化(如苏联、南斯拉夫)。本题属于课外活动性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课后反思]
课题:第二节 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教材写了三目,叙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在外交战线上的重大突破。
作为新生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善处同资本主义美国、同社会主义苏联的关系,既有意识形态是是非非的较量,又有地缘政治孰害孰利的权衡,不仅关系新中国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涉及国际格局的走向和世界历史进程,因而成为贯穿新中国外交始终的全局性课题。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中国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持争取和平的基本政策,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形势的发展,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态度、政策,从而为中国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朋友,赢得了外交上的主动和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这是中国外交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既反美又反苏,两个拳头打人。中国坚决顶住了美苏两家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一些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随着中法建交,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在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同外国的第二次建交高潮。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为缓解苏联的压力,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中国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在1972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上,整个70年代中国先后同近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基本完成了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从而形成了第三次建交高潮。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成就。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在美国纽约召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孤立、遏制中国20年之久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开始了新局面。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健康的发展需要中、美、日的共同努力,我们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必须严格遵守中美建交的一系列文件、日本必须认真对待历史问题、必须深刻反省过去。
[教学目标]
(二)讲解
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3、主要内容及意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