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7807  307815  307821  307825  307831  307833  307837  307843  307845  307851  307857  307861  307863  307867  307873  307875  307881  307885  307887  307891  307893  307897  307899  307901  307902  307903  307905  307906  307907  307909  307911  307915  307917  307921  307923  307927  307933  307935  307941  307945  307947  307951  307957  307963  307965  307971  307975  307977  307983  307987  307993  308001  447090 

(二)列举“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确立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3、影响:

(1)历史功绩:国家能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弊端:①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

②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4、经验教训: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②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⑤应注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试题详情

(一)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评价,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及影响,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物质严重匮乏,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破坏。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措施
余粮收集制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影响
①积极:它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使苏维埃站稳了脚跟。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目的:平息农民不满,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解决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新”:

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启示: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建设必须依据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

试题详情

(三)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形成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当代资本主义各国(英、法、德、日)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

①政府干预经济,   ②加强社会福利建设,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试题详情

(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内容:

措施
目的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防止盲目竞争
③调整农业政策
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⑤保护劳工权利
缓和劳资矛盾
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2、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它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试题详情

(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激化社会矛盾,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试题详情

(三)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了解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影响,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①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一系列发明

(1)进程   ②工厂制的出现

       ③动力: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④交通运输业:汽船、火车

(2)影响: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列强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不断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能源: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

(2)成就  ②交通: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汽车,飞机)

      ③石油化工:内燃机的问世,直接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④电信: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电话,电报)

(3)影响: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试题详情

(二)了解“海上马车夫”荷兰兴起和在美洲、亚洲的扩张、了解英国的崛起和在北美、印度的扩张;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

①竞争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掠夺

②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

②影响: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北美阿姆斯特丹(即后来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

①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②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大财富

③通过发动商业战争夺取殖民优势,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贩卖黑奴

4、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试题详情

(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新航线
扶持国家
方向
1487年
迪亚士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葡萄牙
向东
1492年
哥伦布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西班牙
向西

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从美洲传到世界的作物有:烟叶、玉米、可可、马铃薯

试题详情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试题详情

(三)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报纸:

(1)从维新运动时起,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戊戌变法期间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起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报刊业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①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③开启民智,宣传政治纲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政治运动发展;

④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电影:①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②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4、互联网:中国1993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具有一些优势(如:信息传递更快捷,覆盖面广,应用日趋广泛)等原因,互联网发展极其迅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