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选拨德才兼备之人 B.扩大疆域
C.巩固周王室统治 D.团结功臣贵族
5、(10、22)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个体 C.种群 D.群落
4、(09、22)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2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DD、Dd和dd的个体分别是60、120和20个,则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是
A.60%、40% B.40%、60%
C.90%、l0% D.10%、90%
3、(08、21)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骡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
2、(08、2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1、(07、2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学的观察与实验性很强,而且是目前发展最为迅猛的自然科学之一。进行实验教学,教材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了,但配套的其他课程资源没有跟上,仅用一本书上好生物课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首先将原有的挂图、录像、仪器选择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从网络上下载或教师甚至学生制作课件。另外,各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是又一获得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有利用家庭课程资源的作法--成立"家庭教育互助协作小组",家长自愿报名,再由班主任综合考虑,大约八个家庭为一组,每次由一位或几位家长甚至学生自愿设计召集活动,活动开展起来以后很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如有一个小组组织到集美水产学校参观,并让每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亲手解剖一只螃蟹;有两个小组联合组织参观厦门大学,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鲁迅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生物标本室;还有一个小组家长组织学生到漳浦参?quot;漳州市林业组培中心",然后到农家体验生活,最后到溪边嬉戏,集科技、生活、娱乐于一体。每次活动家长都各尽所长,齐心协力,活动宜长宜短、宜近宜远,费用多采取"AA"制。
总之,一年的实验教学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苦同在"。但我们很充实,因为我们真真正正地领略了生命世界的精彩,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2.3 建立"小组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发展
刚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时,由于课堂上学生活动特别多,教师要组织教学,维持秩序,指导学习,评价活动等,普遍感觉应付不过来,顾此失彼,狼狈不堪,恨不能有三头六臂。下学期在反思上学期教学后,我们采用了建立"小组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收集本小组有关讨论、观察、实验、探究、实习、调查等的活动报告及小制作、图片、资料等。并设计了"学生课堂活动教师评价一览表"及时记录课堂发生的情况,以利于作出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意见,同时适当进行小组自评与互评。采取这些方式以后,使小组内和小组间互相督促,课堂秩序大有改观,学生参与面显著提高,教学由此变得轻松起来。档案袋平时由小组长收集、保管,学期末集中由小组长或一位组员整理、统计,交叉由别组计算成绩,再由本小组复查,最后上交存档。
"个人档案袋"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也许更准确,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但"小组档案袋"能化繁为简,更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无论如何,档案袋的建立都不失为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可以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科学素养。
2.2探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
在这一学年的生物教学中,"探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将科学探究列在10个一级主题之首。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生物教学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探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首先组织好相对固定的探究小组,经过大量观察、探究、实验、调查、制作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探究蚯蚓的刚毛在运动中的作用"到"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再到"课外探究食物中含水",学生探究能力明显提高,并乐在其中,小组活动各具特色,而学生的主动创造往往成为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当然探究并不一定都是动手实验,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可以是局部探究,也可以是全程探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探究性学习的局限性,不应成为唯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转变。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能淘汰,但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必须明确,知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只是一种载体,而非全部。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成动物,也不能当成植物,更不能把学生当成非生物的容器,将自己的"一桶水"倒给他"一杯水"。而应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创造者;有时还要扮演积极的旁观者、欣赏者。教师不应只做既定课程的单纯执行者,而应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只有课程标准,没有相应的教科书,也能把教学活动组织。如在"模拟血型鉴定"实验中,由于硝酸铅不易得,我们改用氯化钡作"A血清",硫酸铜作"B血清",氯化钡、硫酸钠、水、碳酸钙分别作"A"、"B"、"O"、" AB" 型血 ,并用红、蓝色墨水,分别将"A血清"、"B血清"及四位"病人血样"染成浅红、淡蓝、鲜红的颜色,使得模拟更为逼真。而在"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中,我们自行设计了"一个红细胞的旅行"的游戏:请12名同学分别代表"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等12个环节(配带标识)。首先请代表"左?室"的同学出列,手持一个红色的小球(代表动脉血),由他(她)按血液循环途径选择另一名同学,将小球传给被选同学,同时被选同学出列排在代表"左心室"的同学旁,依次类推……注意蓝色小球代表静脉血,请根据需要自行调换小球。
2.1教科书突出"以人为本"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突出表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精神。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明确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普通公民而非科学家,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科学素养而非专业素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新教材留有较大余地,内容上有必学、选学之分,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师生从不同角度去探讨客观世界,鼓励学有余力、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也使教师能将其个人对于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沧州市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开始就讲生物的特征,学生对这个问题还真的搞不清,尤其是珊瑚是不是生物的问题更不知道,通过课本分条的讲解各条的特征,使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否生物有了明确的认识,真是豁然开朗。我又让学生自由举例,一节课下来,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而教材就让我感觉缺乏"严谨的科学性"。正在我万分沮丧之际,一个声音飘过来:"这样上课很好玩!"……一学年过去了,回首来时路,虽然新教材也存在些不足之处,如有些知识在取舍上还欠果断,有些知识又出现得较唐突,但却处处洋溢着人本主义精神,大胆创新,具有时代感,再配以精彩的图片,简洁的文字,令人回味无穷。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