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中,,则三角形为 (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3. 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则塔高为( )
A. B. C. D.
2. 在中,,则A等于 ( )
1. 在中,,则A为 ( )
33、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突出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16分)
32、近年来,我们党在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确立新的扶贫工作方针。提出“开发式扶贫,扶贫先扶志,越扶越人越勤,越扶人越富”。
请用辨证唯物论的有关哲学道理说明,为什么要“扶贫先扶志”?(12分)
31、材料一: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他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材料二:据《坛经》记载,神宗五祖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查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秀写下了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神宗五祖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于是把衣钵传给了他。这个和尚就是神宗六祖:慧能和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如何形成的?(6分)
30、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
2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