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8293  308301  308307  308311  308317  308319  308323  308329  308331  308337  308343  308347  308349  308353  308359  308361  308367  308371  308373  308377  308379  308383  308385  308387  308388  308389  308391  308392  308393  308395  308397  308401  308403  308407  308409  308413  308419  308421  308427  308431  308433  308437  308443  308449  308451  308457  308461  308463  308469  308473  308479  308487  447090 

1.听配乐朗诵。

试题详情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试题详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试题详情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试题详情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设想: 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教师要将李白整个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的认识李白,读懂本诗。 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试题详情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点

试题详情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试题详情

 课下练习三,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试题详情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