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8297  308305  308311  308315  308321  308323  308327  308333  308335  308341  308347  308351  308353  308357  308363  308365  308371  308375  308377  308381  308383  308387  308389  308391  308392  308393  308395  308396  308397  308399  308401  308405  308407  308411  308413  308417  308423  308425  308431  308435  308437  308441  308447  308453  308455  308461  308465  308467  308473  308477  308483  308491  447090 

1.   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整体来看起到什么用?

 剖析: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开篇即写景,从诗句中可看出诗人的心情。其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试题详情

3.填空。 苏轼:字_____,号_____,北宋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创作三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剖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这已列入高考考试范围。 答案:子瞻;东坡居士; 文学家、书画家;诗、词、散文。

试题详情

2.解释下列字词。

 东风     积雨   铜钲        饷

 剖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答案:春风;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形状像钟,打击发声;用食物款待别人。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铜钲   竹篱   西崦   饷   絮帽

 剖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答案:zhēng   lí   yān    xiǎng    xù

试题详情

3.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比喻,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

 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意思相近即可)

 导读:

 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清晨,诗人准备启程了。东风多情,雨声有意。为了诗人旅途顺利,和煦的东风赶来送行,吹散了阴云;淅沥的雨声及时收敛,天空放晴。“檐间积雨”,说明这场春雨下了多日,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的阴影也一扫而光,难怪他要把东风视为通达人情的老朋友一般。出远门首先要看天色,既然天公作美,自然就决定了旅途中的愉悦心情。

 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白色的雾霭笼罩着高高的山顶,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仿佛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穿山越岭,再往前行,一路上更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再加上那正在田地里忙于春耕的农民,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雨后的山村景色如此清新秀丽,使得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有增无减。因此,从他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上了主观色彩,充满着欢乐和生意。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起舞,好不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基础达标] 

试题详情

2.试着描绘此诗句“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的意境。

 提示: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