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8412  308420  308426  308430  308436  308438  308442  308448  308450  308456  308462  308466  308468  308472  308478  308480  308486  308490  308492  308496  308498  308502  308504  308506  308507  308508  308510  308511  308512  308514  308516  308520  308522  308526  308528  308532  308538  308540  308546  308550  308552  308556  308562  308568  308570  308576  308580  308582  308588  308592  308598  308606  447090 

24、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试题详情

23、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试题详情

21、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试题详情

20、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试题详情

19、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试题详情

18、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试题详情

17、《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试题详情

16、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试题详情

15、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