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煤的间接液化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空格规定的字数)(5分)
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这里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第 |
一 |
阶 |
段 |
: |
|
|
|
|
|
|
第 |
二 |
阶 |
段 |
: |
|
|
|
|
|
|
第 |
三 |
阶 |
段 |
: |
|
|
|
|
|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中国现实出发,将保障和尊重人权作为治国原则写入宪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B.老人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和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人们。
C.他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主题深刻的鸿篇巨制,令人刮目相看。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
C.谙熟/黯然失色 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
D.渲染/煊赫一时 罢黜/相形见绌 辑录/缉拿归案
28、(07青岛)如图所示,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将液体看作一
框苹果,再将其中一只苹果当作自己,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
到挤压越厉害。根据这种感受,提出液体压强规律的对应假说是:
液体压强随__________增加而增大。再进行实验。
上述过程中将苹果当作自己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法。
本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___________→形成假说→实验检验。
27、(08浙江省金华)某兴趣小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如图所示装置,
在弹簧秤下挂一圆柱体,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
[获取证据]测得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l×l0-4米3,柱体的重为0.6牛顿。当圆柱体缓慢地浸人液体中时(圆柱体始终竖直且没有被浸没),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秤相应的示数F,求得相应的圆柱体在下表面处产生对液体的压强p(体在圆柱体下表面处产生的压强也为p),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h/米 |
0.1 |
0.2 |
0.3 |
0.4 |
0.5 |
F/牛 |
0.48 |
0.36 |
0.24 |
0.12 |
0 |
P/帕 |
1.2×103 |
2.4×103 |
3.6×103 |
4.8×103 |
|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液体产生的压强跟深度的定量关系是 。
[讨论与交流](1)根据第5次实验所得数据,求得圆柱体在下表面处对液体产生的压强是 帕。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0.3牛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 牛。
26、(08湘潭)为了定性研究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特点,老师要学生准备了如下器材:透明塑料饮料瓶、剪刀、细线、几个大小不同的气球。
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论,小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在瓶盖上扎一小孔,然后用细线系住吹起的小气球,通过瓶盖上的小孔将气球拉入瓶内,将瓶倒置,用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再向瓶内注水,如图所示。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小明接下来应通过 调整气球在水中的深度,同时观察气球的 。
25、(08南京)如图所示.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没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
(1)
(2)
24、(07南京)如图所示,一两端开口的塑料软管,用橡皮膜将下端开口扎紧(密封),将塑料软管竖直放置时,从上端开口处倒人一定量的水,可以发现橡皮膜向下凸起(图甲),此时若将软管下部某处按图乙所示适当弯曲(图中橡皮膜未画出),你认为橡皮膜凸起的程度与图甲相比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3、(07年上海)下图 (a) 、(b)为用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 的关系。[ 图18(a) 、(b) 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用此装置还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的关系。
22、(06年上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m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N、16.0N、18.0N和14.2N、16.4N、18.6N,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N、20.0N、20.0N和22.0N、22.0N、22.0N,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 ,乙同学的分析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