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8824  308832  308838  308842  308848  308850  308854  308860  308862  308868  308874  308878  308880  308884  308890  308892  308898  308902  308904  308908  308910  308914  308916  308918  308919  308920  308922  308923  308924  308926  308928  308932  308934  308938  308940  308944  308950  308952  308958  308962  308964  308968  308974  308980  308982  308988  308992  308994  309000  309004  309010  309018  447090 

2.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试题详情

1.借助摩天轮的情景问题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试题详情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并通过问题的探究,体验“数学是过程的思想”,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试题详情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好两个问题:

其一:能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并建立起三角函数的模型;

其二: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试题详情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影,失去新课程自然与清纯之味。所以如何进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思考探索。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试题详情

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版A版)第12页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试题详情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试题详情

2、教学过程中对循环体“”、“”中滲透的函数思想(数学本质)体现不够。

对算法教学的思考:教材将“算法与程序框图”和“基本算法语句”分开处理。是否将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处理,在讲基本结构的时候,通过基本算法语句在计算机上演示计算结果,是否会更生动,效果会更好。强调基本结构,适当降低程序框图和算法语句的难度(学生反映其中的一些例题结构太复杂,理解比较吃力)。

算法作为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桥梁,体现了数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其作用是勿庸质疑的,但作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如何将其更完美地展现给学生,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龙岩第一中学章杨

点评

本节是概念课,是算法初步这一章节的重点与难点。概念的建构应该是多元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建构新的知识,都要关注课堂上一些显现因素和课堂教学的内在因素,以教材为“生长点”,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资源,使师生的思维和情感在和谐的“共振”中得到升华,让学生对学习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求知欲、探索欲。本设计以循环结构的典型模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作为引入,并以它为核心进行剖析,表达概念的含义,从中抽象出循环结构的概念。设计中能够紧紧围绕如何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及如何确定循环终止条件,通过变式训练、正反例判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循环结构是三种结构中的一种结构,教材中只安排了一个例题“设计一个计算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设计中能够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通过例题讲清概念,通过例题的引伸,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

当型与直到型的两种循环结构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教学中要讲清两种结构的异同点。设计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但重视的程度还略显不够。

试题详情

循环结构这部分内容在算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施教过程中,基本完成设计构思,教学效果良好,但仍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对循环终止条件的确定还存在一定困难,尤其循环体中“”、“”的顺序对终止条件的影响。

试题详情

(五)布置作业

①课本P11 习题1-1 A组 2

②课外拓展:写出一个求满足1×2×3×…×n>5000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设计意图]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