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8838  308846  308852  308856  308862  308864  308868  308874  308876  308882  308888  308892  308894  308898  308904  308906  308912  308916  308918  308922  308924  308928  308930  308932  308933  308934  308936  308937  308938  308940  308942  308946  308948  308952  308954  308958  308964  308966  308972  308976  308978  308982  308988  308994  308996  309002  309006  309008  309014  309018  309024  309032  447090 

4.若∈R+,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其中包含常用不等式:≥4以及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还有另外两种形式:若≤0、≤0,则

若:∈R,则≥2;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关注变量的符号、放缩后是否为定值、等号能否成立(即:一正、二定、三相等,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举例1] 若直线ax+2by-2=0(a,b>0)始终平分圆x2+y2-4x-2y-8=0的周长,则的最小值为   

解析:圆心(2,1),“直线始终平分圆”即圆心在直线上,∴a+b=1,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举例2]正数a,b满足a+3=b(a-1),则ab的最小值是     ,a+b的最大值是     

解析:ab=a+b+3≥2+3-2-3≥0≥3≥9,当且仅当a=b=3时等号成立。a+b=ab-3≤-3 a+b≥6, 当且仅当a=b=3时等号成立。

注:该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基本不等式将等式转化为不等式后,解不等式;而不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得到最值,因此不存在放缩后是否为定值的问题。

[巩固1]在等式中填上两个自然数,使它们的和最小。

[巩固2]某工厂第一年年产量为A,第二年的年增长率为,第三年的年增长率为,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则                                       (   )

    A.      B.     C.      D.

[迁移]甲、乙两人同时从寝室到教室,甲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跑步,乙一半时间步行、一半时间跑步,如果两人步行速度、跑步速度均相同,则:

A.甲先到教室   B.乙先到教室   C.两人同时到教室   D.不能确定谁先到教室

试题详情

3.关注不等式||x|-|y||≤|x±y|≤|x|+|y|及其等号成立的条件;具体的:xy≥0

|x+y|=|x|+|y|;xy≥0且|x|≥|y||x-y|=|x|-|y|;xy≥0且|x|≤|y||x-y|=|y|-|x|;

xy≤0|x-y|=|x|+|y|;xy≤0且|x|≥|y||x+y|=|x|-|y|;xy≤0且|x|≤|y|

|x+y|=|y|-|x|。

[举例1]若m>0,则|x-a|<m和|y-a|<m是|x-y|<2m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解析:|x-a|<m且|y-a|<m,则|x-y|=|x-a+a-y|≤|x-a|+|y-a|<2m;而当m=4,x=9,y=2,a=2时,

|x-y|=7<2m,但|x-a|=7>m,∴|x-a|<m和|y-a|<m是|x-y|<2m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选A。

[举例2]不等式|2x-log2x|<2x+|log2x|的解集为     

解析:x>0,不等式|2x-log2x|<2x+|log2x|等价于:|2x-log2x|<|2x|+|log2x|2xlog2x>0

log2x>0x>1  ∴不等式的解集为(1,+)。

[巩固1]a,b都是非零实数,下列四个条件:①|a+b|<|a|+|b|;②|a+b|<|a|-|b|;

③||a|-|b||<|a+b|; ④||a|-|b||<|a-b|;则与|a-b|=|a|+|b|等价的条件是:     (填条件序号)。

[巩固2]方程||=|+||的解集是    

试题详情

2.同向不等式相加及不等式的“传递性”一般只用于证明不等式,用它们求变量范围时要求两个不等式中的等号能同时成立。同向不等式一般不能相乘,需增加“两不等式的两边均为正数”才可相乘。

[举例]已知函数,且满足-2≤f(1)≤-1,2≤f(2)≤3,则f(3)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解决本题的一个经典错误如下:-2≤a+c≤-1   ①;    2≤4a+c≤3    ②

由①得:  1≤-a-c≤2    ③        4≤-4a-4c≤8   ④

由③+②得:1≤a≤      ⑤   由④+②得: ≤c≤-2   ⑥

由⑤×9+⑥得:≤9a+c≤13   ⑦,即≤f(3)≤13。错误的原因在于:

当且仅当1=-a-c且2=4a+c时⑤式中的1=a成立,此时,a=1,c=-2;

当且仅当-4a-4c=8 且4a+c=3 时⑥式中的=c成立,此时,a=,c=

可见⑤⑥两式不可能同时成立,所以⑦中的=9a+c不成立;同理,9a+c=13也不成立。

正解是待定系数得f(3)=f(1)+f(2),又:f(1)≤f(2)≤8

∴7≤f(3)≤。在此过程中虽然也用了“同向不等式相加”,但由错解分析知:当a=1,

c=-2时,不等式f(1)和f(2)中的等号同时成立,即f(3)=7成立;而当a=,c=时,不等式f(1)≤f(2)≤8中的等号同时成立,即f(3)=成立;所以这个解法是没有问题的。可见,在求变量范围时也并非绝对不能用“同向不等式相加”,只要“等号”能同时成立即可;对不含等号的同向不等式相加时则需它们能同时“接近”。

注:本题还可以用“线性规划”求解:在约束条件-2≤f(1)≤-1,2≤f(2)≤3下求目标函数f(3)的最大、最小值。

[巩固]设正实数a、b、c、x、y,且a、b、c为常数,x、y为变量,若x+y=c,则+的最大值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1.在不等式两边非负的条件下能同时平方或开方,具体的:当a>0,b>0时,a>ban>bn

当a<0,b<0时,a>ba2<b2;a2>b2|a|>|b|。在不等式两边同号的条件下能同时取倒数,但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如:由<2推得的应该是:x>或x<0,而由>2推得的应该是:

0<x<(别漏了“0<x”)等。

[举例]若=,则的值域为      的值域为     

解析:此题可以“逆求”:分别用g(x)、h(x)表示f(x),解不等式f(x)>0即可。以下用“取倒数”求:3-f(x)<3,分两段取倒数即0<3-f(x)<3得>或3-f(x)<0得<0,

∴g(x)∈(-,0)∪(,+);f(x)+3>30<<1<h(x)<

[巩固1] 若,则下列不等式①;②;④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巩固2] 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2>bc2;②若ac2>bc2,则a>b;③若a>b,c>d则a-d>b-c;

④若a>b,则a3>b3;⑤若a>b,则⑥若a<b<0,则a2>ab>b2

⑦若a<b<0,则|a|>|b|;⑧若a<b<0,则;⑨若a>b且,则a>0,b<0;

⑩若c>a>b>0,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迁移]若a>b>c且a+b+c=0,则:①a2>ab,②b2>bc,③bc<c2,④的取值范围是:(-,1),

的取值范围是:(-2,-)。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4、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回到生活中,强调了数学应用意识。

福建省周宁第一中学  张徐生

点评:

本课通过精心设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首先从具体问题情境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发散式猜想与探究判断,去伪存真,提炼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完善猜想。其次,在定理证明阶段,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问,搭建知识脚手架,让学生展开联想,力求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知识方法(如本课知识生长点: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两大工具),进行自主性的活动与尝试,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链。

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回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定理教学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再创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猜测、推理中感受和体验,较好地培养与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类比与猜想、联想与引申等能力以及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此外,本节课的设计还关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当运用,在定理的探求中充分使用了几何画板给予直观演示,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学自己身边的数学,感知生活中包涵的数学现象与数学原理。

试题详情

3、突出数学的本质。正弦定理的本质是“定量地描写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是“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的定量化。但量、算、猜不能代替数学思考与逻辑证明,而定理的证明实质是:用垂直做媒介,将一般三角形化为直角三角形处理。本课设计既讲类比联想,又讲逻辑推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试题详情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尽管教材中对本课知识方法的要求并不高,只介绍了通过作高将一般三角形变换为直角三角形,再将三角比变换得到等式的化归方法,但教学不仅是忠实执行课程标准,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将教材有机裁剪,并融入个性见解的过程。如在正弦定理的证明探究中,学生完全可能围绕“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八方联系,广泛联想,分别应用平面几何四点共圆、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向量的坐标运算等知识方法。本课设计充分预设各种课堂生成,尽量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需求。

试题详情

1、本课就新课程理念下定理教学课的课堂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完善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重点放在定理的形成与证明的探究上,努力挖掘定理教学中蕴涵的思维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改变了定理教学中简陋的处理方式(简单直接呈现、照本宣科证明,大剂量的“复制例题”式的应用练习)。

试题详情

(六)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P10习题1.1  1、2

2、研究类作业:

1)在钝角三角形中探求证明定理的不同方法。

2)在△ABC中,,研究k的几何意义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一角,这个三角形能唯一确定吗?

[设计意图:对问题3),根据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原则,在例2中初步涉及,在课后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正、余弦定理”第三课时中予以下图的剖析阐述。]

试题详情

(五)课堂小结:

问题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述学习本课的收获和感受。

生1:原来我只会解直角三角形,现在我会解一般三角形了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发现自己更强大了。

生2:原来我以为正弦定理的证明,只有书上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学到了课本以外的众多方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个重要数学工具,即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的证明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妙用。

生3:公式很美。

师:美在哪里?

生3:体现了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

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小结:

1、在正弦定理的发现及其证明中,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方法,既有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又有严格的演绎推理。在定理证明中我们从直观几何角度、向量运算角度探求了数学工具的多样性。

2、正弦定理反映了边与其对角正弦成正比的规律,据此,可以用角的正弦替代对边,具有美学价值

3、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三类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 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3)实现边与角的正弦的互化。

[设计意图:通常,课堂小结均由老师和盘托出,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本设计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合作,让课堂小结成为点睛之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