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050  309058  309064  309068  309074  309076  309080  309086  309088  309094  309100  309104  309106  309110  309116  309118  309124  309128  309130  309134  309136  309140  309142  309144  309145  309146  309148  309149  309150  309152  309154  309158  309160  309164  309166  309170  309176  309178  309184  309188  309190  309194  309200  309206  309208  309214  309218  309220  309226  309230  309236  309244  447090 

6、向量法:

例8 、设,为直角坐标平面内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且.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过点(0,3)作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设,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使得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例9、设点AB为抛物线 (p>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沙城中学补习班数学第一轮复习学案    编录:刘世亮

轨迹方程作业

试题详情

5、交轨法;它常常适用于出现需求两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问题 ,解此类问题往往需借助解方程组得出含有某参数的交点坐标,再消去参数而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7、抛物线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两弦OA、OB,求抛物线的顶点O在直线AB上的射影M的轨迹。

试题详情

4、引参消参法; 若题目出现当动点运动所受限制条件较多,不易直接建立x、y的某种联系,但且发现x、y同时受到另外一个变量t(如角度、斜率、截距等)的制约而将它们用t表示,然后通过消去变量t而得到所要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f(x, y)=0。

例6、过点M(-2, 0)作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试题详情

3、相关点法;若动点P(x, y)依赖于某已知曲线上的另一个动点P(x,y)而运动,且x, y可用x, y表示,则将P(x,y)代入已知曲线,求出P点的轨迹方程。此法也称代入法或转移法。

例4、定点A(3,0)为圆外一定点,P为圆上任一点,(除出圆与x轴的交点), ∠POA的平分线交PA于点Q, 求出Q点的轨迹方程。

例5.如图所示,过椭圆E:上任一点P,作右准线的垂线PH,垂足为H。延长PH到Q,使(1)当P点在E上运动时,求点Q的轨迹G的方程;(2)当取何值时,轨迹G是焦点在平行于轴的直线上的椭圆?证明这些焦点都在同一个椭圆上,并写出椭圆的方程;(3)当取何值时,轨迹G是一个圆?判断这个圆与椭圆的右准线的位置关系。

试题详情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直接符合已知圆锥曲线定义,则可直接利用定义写出其方程。

例2、已知定点A(0,7)、B(0,-7)、C(12,2),以C为一个焦点作过A、B的椭圆,求另一焦点F的轨迹方程.

例3、已知圆O:及点A(2, 0),求过A且与圆O相切的诸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试题详情

1、直译解析法;该方法的主要思路就是将题目中的几何条件直接翻译为代数条件。它主要通过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讨论等步骤得到所求的曲线轨迹方程。

例1设动直线垂直于轴,且与椭圆交于两点,P是上满足的点,求点P的轨迹方程。

试题详情

4.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典例剖析

例1    已知在多面体ABCDEFG中,AB、AC、AD两两互相垂直,平面ABC∥平面DEFG,

平面BEF∥平面ADGC,AB=AD=DG=2,AC=EF=1,则这个多面体的体积为   (  B  ) 

?A.2           ?B.4          C.6           D.8 

例2①已知过球面上三点A、B、C的截面到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AC=BC=6,AB=4,则球的半径等于    ,球的表面积等于  54   . 

②设球O的半径是1,A、B、C是球面上三点,已知A到B、C两点的球面距离都是,且二面角B-OA-C的大小为,则从A点沿球面经B、C两点再回到A点的最短距离是(C?  ) 

?A.?       B. ?          C. ?          D.  

例3①P、Q为斜三棱柱相对棱上的点,若AQ=PC1,则多面体B-ACPQ的体积是三棱柱体积的   ( B   ) 

?A.?          B.?         C.?         D. 

②设A、B、C、D是球面上的四个点,且在同一平面内,AB=BC=CD=DA=3,球心到该平面的距离是球半径的一半,则球的体积是                              ( A   ) 

?A.?         B.?       C.?       D. 

③长方体ABCD-A1B1C1D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且AB=2,AD=,AA1=1,则顶点A、B间的球面距离是 (  C  )?A.?         B. ?       C. ?          D. 

④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各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其中AB∶AD∶AA1=1∶1∶,A、B两点的球面距离记为m,A、D1两点的球面距离记为n,则的值为  1:2    .

例4已知三棱锥P-ABC中,E、F分别是AC、AB的中点,△ABC、△PEF都是正三角形,PF⊥AB.

(1)证明:PC⊥平面PAB; (2)求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3)若点P、A、B、C在一个表面积为12的球面上,求△ABC的边长. 

(1)证明  连结CF,∵PE=EF =BC=AC,∴AP⊥PC. 

∵CF⊥AB,PF⊥AB, CF∩PF=F. ∴AB⊥平面PCF. 

∵PC平面PCF, ∴PC⊥AB. 又∵AP∩AB=A, ∴PC⊥平面PAB.          

(2)方法一  ∵AB⊥PF,AB⊥CF, ∴∠PFC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B=a,则PF=EF=,CF=. ∴cos∠PFC=. 

方法二  设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O. ∵△PAF≌△PAE,∴△PAB≌△PAC, 

得PA=PB=PC,于是O是△ABC的中心. ∴∠PFO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B=a,则PF=,OF=·. ∴cos∠PFO=. 

(3)方法一  设PA=x,球半径为R. ∵PC⊥平面PAB,PA⊥PB,∴=2R. 

=,∴R=,得x=2. ∴△ABC的边长为.

方法二延长PO交球面于D,则PD是球的直径.连结OA、AD,得△PAD为直角三角形,设AB=x,球半径为R. ∵=,∴PD=, ∵PO=OFtan∠PFO=,OA=, 

,于是x=2. ∴△ABC的边长为2. 

 例4如图,三个12×12 cm的正方形,都被连结相邻两边中点的直线分成AB两片(如图(1)),把6片粘在一个正六边形的外面(如图(2)),然后折成多面体(如图(3)),求此多面体的体积. 

解法一: 补成一个正方体,如图甲,V=V正方体­=×123=864 cm3.

甲          乙

解法二:补成一个三棱锥,如图乙,V=V大三棱锥-3V小三棱锥=864 cm3.

解法三:如图(3)7设C是所在棱的中点,截面CDE把几何体截成两部分,沿DE把上部分翻转过来可拼成正方体的下一半.

 例5已知球的半径为,在球内作一个内接圆柱,这个圆柱底面半径与高为何值时,它的侧面积最大?侧面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试题详情

3.球面上有三点,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都等于大圆周长的1/6,经过这三个点的小圆周长为,那么这个球的半径为(B)

?A.      B.?      C.2?      D. 

试题详情

2.把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成直二面角,折成直二面角后,在A,B,C,D四点所在的球面上,

B与D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 C   ) ?A.       B.             C. ?        D. 

试题详情

1.正方体的全面积为24,球O与正方体的各棱均相切,球O的体积是        ( D   ) 

?      A.?      B.?      C.    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