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117  309125  309131  309135  309141  309143  309147  309153  309155  309161  309167  309171  309173  309177  309183  309185  309191  309195  309197  309201  309203  309207  309209  309211  309212  309213  309215  309216  309217  309219  309221  309225  309227  309231  309233  309237  309243  309245  309251  309255  309257  309261  309267  309273  309275  309281  309285  309287  309293  309297  309303  309311  447090 

8.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体现了当时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试题详情

7.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

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试题详情

6.右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

试题详情

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试题详情

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试题详情

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试题详情

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试题详情

1.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