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289  309297  309303  309307  309313  309315  309319  309325  309327  309333  309339  309343  309345  309349  309355  309357  309363  309367  309369  309373  309375  309379  309381  309383  309384  309385  309387  309388  309389  309391  309393  309397  309399  309403  309405  309409  309415  309417  309423  309427  309429  309433  309439  309445  309447  309453  309457  309459  309465  309469  309475  309483  447090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试题详情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试题详情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试题详情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试题详情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试题详情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重点语句翻译:

试题详情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试题详情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试题详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太阳。

 (7)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了山陵。襄,漫上。陵,山陵。襄陵:漫上山陵。

 (8)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9)或:有。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着风。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快。或认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飞漱:飞泻冲荡。漱: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19)良:的确。

 (20)晴初:秋雨初晴。霜旦:降霜的早晨。

 (21)属(zhǔ):连续不断。引:连续。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衣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断,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层层悬崖排排峭壁,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到了春天和秋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试题详情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则: 为人 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顽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理解

 读书学习,“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不能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由,我教你的知识,你都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语气词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

 凋:凋谢

 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 岁,指时间。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即面对着利害关系。特别是事变关头,才能真正识别君子的操守,同时也指出为人须如松柏之坚韧刚强,要经得起时间环境的考验。)

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评析本段:后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各则注解(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通假字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 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 “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