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304  309312  309318  309322  309328  309330  309334  309340  309342  309348  309354  309358  309360  309364  309370  309372  309378  309382  309384  309388  309390  309394  309396  309398  309399  309400  309402  309403  309404  309406  309408  309412  309414  309418  309420  309424  309430  309432  309438  309442  309444  309448  309454  309460  309462  309468  309472  309474  309480  309484  309490  309498  447090 

5.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试题详情

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试题详情

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勉励马生专心向学,刻苦自励。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试题详情

2.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试题详情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

 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尤以首段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的记叙、描述;第2段对“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从而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这样的写法更是美妙绝伦,学习时务必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试题详情

3.颜色(课外)

通假字

 1支:同“肢”肢体

 2被:同“披”穿着

 3灌:同“盥”洗

问题研究

试题详情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表情)

试题详情

1.未尝稍降辞色(脸色)

试题详情

6.色

试题详情

2.非天质之卑(本质,资质,名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