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317  309325  309331  309335  309341  309343  309347  309353  309355  309361  309367  309371  309373  309377  309383  309385  309391  309395  309397  309401  309403  309407  309409  309411  309412  309413  309415  309416  309417  309419  309421  309425  309427  309431  309433  309437  309443  309445  309451  309455  309457  309461  309467  309473  309475  309481  309485  309487  309493  309497  309503  309511  447090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试题详情

2.熊掌:熊的脚掌,熊掌比鱼更珍贵、味道更美。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试题详情

1.欲:原意为“想要的”,这里引申为“喜欢的”

试题详情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试题详情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齐威王:

 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但是据说在邹忌进谏之前曾经非常昏庸,但是周围大大小小的官吏都非常怕他,不但不敢给他提什么意见或建议,而且都用玩乐拉拢齐威王的喜爱,但是齐威王喜欢善于用婉转的语气与他谈论国家大事的人,邹忌掌握了这一方面,邹忌当面说“王之蔽甚矣”,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齐威王有明显的美化成分。结尾之所以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略有夸大。但最终还是拥有了自己应有的土地,其他国家派人来向齐王学习的是有史料记载是事实。

试题详情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试题详情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试题详情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试题详情

(四)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委婉地劝说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地土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国君身边的近臣 今:方位词

试题详情

(三)一字多义

 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

   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9.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10.臣之妻私臣(的)

   11.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13.数月之后(无意义)

   14.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e.能谤讥于市朝 公共场所

 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o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o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