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325  309333  309339  309343  309349  309351  309355  309361  309363  309369  309375  309379  309381  309385  309391  309393  309399  309403  309405  309409  309411  309415  309417  309419  309420  309421  309423  309424  309425  309427  309429  309433  309435  309439  309441  309445  309451  309453  309459  309463  309465  309469  309475  309481  309483  309489  309493  309495  309501  309505  309511  309519  447090 

5. 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借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试题详情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试题详情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试题详情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试题详情

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试题详情

5.然则北通巫峡(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中心思想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文章成语

 百废具兴: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问题研究

试题详情

4.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试题详情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试题详情

2.先天下之忧而忧(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先)

试题详情

1.百废具兴(形作名,各种废弃的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