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339  309347  309353  309357  309363  309365  309369  309375  309377  309383  309389  309393  309395  309399  309405  309407  309413  309417  309419  309423  309425  309429  309431  309433  309434  309435  309437  309438  309439  309441  309443  309447  309449  309453  309455  309459  309465  309467  309473  309477  309479  309483  309489  309495  309497  309503  309507  309509  309515  309519  309525  309533  447090 

2.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试题详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译文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船)随江流飘荡 ,任凭(小船)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这些)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到底。水中游动着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涛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流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这些高山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泠泠发出声响;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山上的猿一声接着一声。(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一作《与宋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自富阳至桐庐:此剧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7)至:到。

 (8)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9)独绝:独特。绝:极。

 (10)皆:全;都。

 (11)缥碧:青白色。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13)急湍:湍急的水流。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也有译为比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快马。

 (1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8)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9)轩邈:高远。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2)激:冲击。

 (23)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5)嘤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长久不停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飞戾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9)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处理国家大事。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枝。 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2]

1.通假字

  转:通“啭”。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反:通“返”。例句:窥谷忘反。

试题详情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有一个姓智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高地阻隔了。

 中心:

 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文学常识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注解: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苦于,为......所苦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汝--你。这里是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献疑--提出疑问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许,赞同。

 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丘--土堆

 置--安放。

 且--况且。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畚,音本。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交换。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焉,语气助词。

 叟)--老头。

 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匮--竭尽的意思。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无意。

 苦--愁

 亡--同“无”,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帝--神话中的天帝。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负--背。

 厝--同“措”,放置。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断--隔绝。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古今异义: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一词多义:

 方 方七百里[方圆] 方其远处海门[正当]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的]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同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一直

 无陇断焉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文章理解: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人将山移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试题详情

8.抗日战争中,国共部队得道多助,日本侵略军失道寡助。

试题详情

7.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试题详情

6.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试题详情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试题详情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试题详情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试题详情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