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349  309357  309363  309367  309373  309375  309379  309385  309387  309393  309399  309403  309405  309409  309415  309417  309423  309427  309429  309433  309435  309439  309441  309443  309444  309445  309447  309448  309449  309451  309453  309457  309459  309463  309465  309469  309475  309477  309483  309487  309489  309493  309499  309505  309507  309513  309517  309519  309525  309529  309535  309543  447090 

2、神游“山林”

试题详情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看到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鸣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徐:慢慢地)徐喷以烟:用烟慢慢地喷它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以……为……:把……当做……)(邱:同“丘”,土山。壑:山沟。神:想象.强:同“僵”。)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之,指“二虫斗”。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移,搬开。而:表修饰,翻译为“着”。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而:表承接,然后。尽:全。为:被。为所:表示被动,“……被……”的意思。)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方:正在。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鞭,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

 选自: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简介: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

★文章概括:

 三件趣事:

1、观蚊如鹤

试题详情

15.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作者介绍]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由传说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 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环境。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绝好时机,于是跟吴广商量,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他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作者着重表现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起义军到达陈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的庞大队伍了;在张楚政权建立的同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在危机时刻,陈胜的清醒与果断是难能可贵的。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发动起义。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这一席话令人信服地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这支队伍的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试题详情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

试题详情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试题详情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试题详情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试题详情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试题详情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试题详情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