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某同学用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重复进行温特实验,在实验设计思路中,对照组的实验处理应该是
A.将完整的燕麦胚芽鞘置于单侧光照射下培养w.w.^w.k.s.5*
B.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黑暗中培养
C.将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将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4.右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此图可反映的信息是
A.该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与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保持相同
B.在正常情况下,该动物体内已分化的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C.该动物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Ab精子的概率为50%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可进入到下一个细胞周期
3.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w.w.^w.k.s.5*
A.兴奋通过突触结构传递时,信号变化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与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之间是形成突触联系的
C.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的变化而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D.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大脑皮层,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
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是
A.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产生免疫物质
B.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对靶细胞起杀伤作用
C.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抗体
D.胸腺缺陷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至缺失
1.下面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b、c和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小泡和细胞膜
B.在图中a、b、c结构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加工和运输过程
C.在图中e结构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的过程中没有O2参加
D.该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因为原核细胞中无a、b、c、e等结构
7、排比与引用的组合:这种组合技巧最大的好处在于既能突出文章的气势,突出抒情的感染力,又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文气,使得语言在情感的抒发中展现作者文化和知识的积累,比如“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你看,作者引用了8句古诗词的诗句、词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些诗句、词句都拿掉的话,效果会怎样,我想,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请你试写]
周国平在随笔《记住回家的路》里说:“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以“回家的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特别要求:至少两处使用复合修辞,而且使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6、夸张与比喻的组合:夸张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而比喻的作用是使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如:“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炭疽病菌的邮政快件。”作者这段文字,借助“恐怖组织”写某一事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无疑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了描写对象令人讨厌的极度程度,而“携带炭疽病菌的邮政快件”的喻体更是让本体的特点更鲜明了。
5、设问与比喻的组合:设问引人思考,比喻作答让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比如:“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这样的组合在作喻的过程中,喻体选用人们最熟悉的事物,让“诚信”变得具体可感而又生动形象。
4、排比与比喻的组合:比喻让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俗化,排比让语言更具气势,两者的组合使文章语言深入浅出,情感澎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什么是“诚信”,你读了这段文字后,不仅能够明白诚信的含义,而且能够被作者的语言所感染。这,便是两者组合的魅力。
3、对偶与比拟的组合:例如“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这是一句对偶句,其中的第二句的“历史”作者用了比拟手法,对偶句使文章语言节奏感增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比拟手法将“历史”巧妙地化虚为实,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遭受厄运的那份心情的沉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