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652  309660  309666  309670  309676  309678  309682  309688  309690  309696  309702  309706  309708  309712  309718  309720  309726  309730  309732  309736  309738  309742  309744  309746  309747  309748  309750  309751  309752  309754  309756  309760  309762  309766  309768  309772  309778  309780  309786  309790  309792  309796  309802  309808  309810  309816  309820  309822  309828  309832  309838  309846  447090 

2.新课标版

(1)中国近代史

①鸦片战争:美国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年),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③辛亥革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随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舂笋,纷纷出现。

④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人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中国现代史

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那时候,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是,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却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肋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就是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002年2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访华。2009年11月,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访华。

试题详情

1.大纲版

(1)中国近代史

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1844年《望厦条约》新增权益: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等。根据“一体均沾”条款,英法美在中国的列强共享。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两国公使充当“调停”角色(实际上是侵略者的帮凶)。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记忆:公使进北京,十处开口岸,长江自由行,内地游经传,赔款六百万)。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军。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甲午战争前,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华助手,对日本侵华默许、纵容。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形成(略)。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记忆:钱禁兵馆外商出辛丑)。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1894年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美国。美国等西方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进行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扶植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统治实权并篡夺革命果实。

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之争(略)。一战期间,趁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日两国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

⑤国共对峙及抗战时期: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实际上是“中美合作”(寻求美国的支持与帮助)。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美国先绥靖后遏制。1943年,英美等国取消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抗战时期中美两国团结抗击日本法西斯。

⑥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美国出动飞机、舰艇把国民党军队从西南、华中运送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1945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参与陪同毛泽东由延安赴重庆谈判。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时被人们称为“新二十一条”。

(2)中国现代史

①过渡时期和探索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阶级利益的严重对立。20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和六十年代越南战争,中国都曾援助邻国抵抗美国侵略。

②“文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主要原因是美苏争霸中美国转攻为守,意欲争取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又遭经济危机打击)。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这是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并发表尼克松将要访华的公告,成为“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9年卡特任美国总统时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中关系时好时坏。好转是因两国有许多共同利益(如经贸合作、反恐问题、朝核六方会谈)。恶化是因美国仍未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南海撞机事件)。2002年(尼克松访华30周年),布什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的核心、敏感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对台关键措施是对台军售(出售武器)。中美之间政治合作如反恐;政治斗争如台湾问题;经济合作如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斗争如中美纺织品贸易设限问题。中美三个公报是指:1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1982年8月17日,“八一七”联合公报。这三个公报确认的原则是“一个中国”。

(3)世界近现代史:

①一战期间:1917年一战第三阶段中、美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②一战以后: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③二战期间:在亚太战区,中国从陆上,美国从海上,配合打击日本法西斯。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声明坚持对日本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占的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945年中美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试题详情

 美国政府在2009年9月11日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一特保措施将于9月26日正式生效。这是2001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次运用“特保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这一特保措施违背承诺、违背规则、违背事实,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15日晚乘专机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奥巴马200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华。他也是就任后一年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会谈。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试题详情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 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背景: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考点9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 考点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①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 ②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考点11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考点1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考点1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3年, 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①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②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③建立者:孙中山。 ④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7武昌起义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②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③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考点2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2)过程: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考点23国民大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占领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②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3)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考点24南昌起义 ①时间及领导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考点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①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②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考点26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意义: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考点27遵义会议 (1)召开: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意义: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 考点28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考点29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

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考点3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2)内容: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考点3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试3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考点33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 考点34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考点3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③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 ④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⑤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 ⑥1995年初,江1泽1民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36新中国建立初期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⑤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⑥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37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后,1979年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③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考试38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 ①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②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③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01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六、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39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①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 ②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点40罗马法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试题详情

31.(22分)柴油树是一种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其种子榨出的油稍加提炼可作为生物柴油。柴油树的产油途径如下面甲图所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对a、B对b为显性)。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病高产的柴油树,其操作过程中的一部分如下面乙图所示。请回答:

 

(1)从甲图所示过程可以看出,基因A、B之间及其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在乙图中,酶3的名称是______,在①-④过程中,不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步骤有_________。w.w.^w.k.s.5*

(3)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抗病基因导入到柴油树体细胞内后,不仅能够正常表达,而且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正常表达,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采用乙图所示方法得到柴油树的基因A和基因B,并成功导入大肠杆菌体内,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高效产油,但是导入的基因却不能正常表达,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A和基因B的结构中都含有___________。要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柴油树的基因A和基因B。

(5)如果选用两种不产油的植株进行杂交,则F1代全部为产油的植株;F1自交产生的F2中,不产油的植株占_______。选用F2中某种产油的植株与另一种不产油的植株杂交,所得后代中的3种表现型及比例是,产油类型 :中间物质X含量高 :既不产油又不含中间物质X = 3 :3∶2 ,则从F2中选作亲本的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现有不产油的植株甲(基因型为Aabb)和植株乙(基因型为aaBb),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产油植株的种子,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育种设计:w.w.^w.k.s.5*

①育种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育种方案设计的思路及注意事项:

根据题中所提供的实验材料,首先需要获得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植株。在育种过程中,需要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

在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后,要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___________,才能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纯合植株。由于秋水仙素有剧毒,进行处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减少对实验者的伤害。

整个育种过程中需要两次从所获得的_________中进行选择。

绵阳市高中2010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试题详情

30.(20分) Ⅰ(7分)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请回答:w.w.^w.k.s.5*

(1)图中①过程的完成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这是因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__。

(2)当人在较长时间的饥饿状态下,肝细胞中主要由________转化成物质B释放到血液中,此时起着主要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w.w.^w.k.s.5*

(3)在肝细胞中,某些种类的物质A不能由物质B等通过______作用形成,原因是在物质B代谢的过程中不能产生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物质C能够作用于垂体,请你简要说出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13分)右图是研究玉米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

(1)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光合作用____________。

(2)如果密闭装置内提供的是C18O2,那么在玉米

的________细胞中可检测到含18 O的淀粉。培养一段

时间后,下列有关18O的转移途径正确的是________。w.w.^w.k.s.5*

A.C18O2→C4→C6H1218O6        B. C18O2→C3→C4→C5

C. C18O2→C3→C6H1218O6     D. C18O2→C4→C3→C5

E. C18O2→C3→C4→C6H1218O6     F. C18O2→C4→C3→C6H1218O6

(3)若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CO2,应对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4)如果在植物叶绿体中的NADPH与NADP+含量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依次进行下面两项实验研究:

阶段Ⅰ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极弱的光照下。

阶段Ⅱ 将实验装置图中的CO2缓冲液换成

浓NaOH溶液,并给予充足的光照。

请你在右面坐标图中画出叶绿体中NADPH

含量的变化曲线。w.w.^w.k.s.5*

试题详情

29.(13分)水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

(1)水处理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如明矾,其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酸钠,其结构简式为     

(2)用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时,起消毒杀菌作用的物质是     ,但用氯气消毒的水可能有臭味,长期饮用还可能对人造成潜在危害。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工业上可用SO2与NaClO3溶液反应制得,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3)高铁酸钠(Na2FeO4)作为水处理剂兼具絮凝剂和消毒杀菌剂的作用,被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w.w.^w.k.s.5*

① 实验室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制高铁酸钠,在10.0 mL质量分数为8 % 的次氯酸钠溶液(密度为1.05 g·cm-3)中加入4.0 g氢氧化钠和0.70 g硫酸铁,可制备高铁酸钠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含高铁酸钠最多只能达到________ mol。

② 高铁酸盐还可用于可充电电池。高铁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该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是           ;放电时,每有1 mol K2FeO4被还原,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试题详情

28.(17分)芳香族化合物A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1 mol C与Na完全反应生成1 mol H2,若1 mol C与NaHCO3完全反应,也产生1 mol气体,E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w.w.^w.k.s.5*

 

(1)D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A的结构简式是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与C取代基位置相同,既能与FeCl3溶液显色、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        

(4)现有C和E的混合物n mol,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消耗O2     L(标准状况),若生成CO2 a L(标准状况)、H2O b g,则C、E混合物中含E的物质的量的计算式为:

          。w.w.^w.k.s.5*

试题详情

27.(14分)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部分产物省略),A是由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正盐,X是黄绿色气体,D、F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体I对H2的相对密度是13,且分子中各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D、E分子都是10电子微粒。w.w.^w.k.s.5*

 

请回答下列问题:w.w.^w.k.s.5*

(1)J的化学式为      ,Y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             ,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上述转化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4)在450 ℃、催化剂存在下,4 mol F和2 mol O2反应放热353.9 kJ,此时,F的转化率为90 %,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试题详情

26.(16分)已知,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在酸性溶液中,NO-2 可将 MnO-4 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w.w.^w.k.s.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瓶出来的气体是     

(3)实验时观察到D 管内固体颜色逐渐变为白色。据此甲同学认为D管中生成物是NaNO3,而乙同学则认为D管中生成的是NaNO2,如何证明乙同学的观点正确?w.w.^w.k.s.5*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E装置的作用是              

(5)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上述装置仍有缺陷,为了避免D管中生成NaOH,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