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960  309968  309974  309978  309984  309986  309990  309996  309998  310004  310010  310014  310016  310020  310026  310028  310034  310038  310040  310044  310046  310050  310052  310054  310055  310056  310058  310059  310060  310062  310064  310068  310070  310074  310076  310080  310086  310088  310094  310098  310100  310104  310110  310116  310118  310124  310128  310130  310136  310140  310146  310154  447090 

2、近代后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除了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试题详情

1、近代前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该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该时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试题详情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核心内容是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文革”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核心内容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结果是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原因是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与深化

试题详情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再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发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的方向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持全方位开放格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试题详情

3、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而把工作重心转向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上来,到1956年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持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社会主义工业化也随着“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而奠定了初步基础。

试题详情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城市中首要任务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发。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夺取了市场领导权。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以恢复和发展。在调整工商业的同时,政府还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村,经过三年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转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经实现了根本好转,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试题详情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还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试题详情

5、获得新生:建国初期,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偿付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地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它是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试题详情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