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09962  309970  309976  309980  309986  309988  309992  309998  310000  310006  310012  310016  310018  310022  310028  310030  310036  310040  310042  310046  310048  310052  310054  310056  310057  310058  310060  310061  310062  310064  310066  310070  310072  310076  310078  310082  310088  310090  310096  310100  310102  310106  310112  310118  310120  310126  310130  310132  310138  310142  310148  310156  447090 

2、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政治课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发展性规律,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不同阶段近代工民状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1、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条件、过程联系政治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市场、价值规律等概念提高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联系地理课掌握近代工业分布规律。

试题详情

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国家民主化仍有自己的特殊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先是追随蒋介石,参与南京国民政府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一方面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专制独裁、压制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不满。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对美蒋抱有幻想,并企图走和第三条道路,但最终还是站到人民斗争的行列,接受了中共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中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业。

学科串门指点

试题详情

5、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观点,两种模式,既对立又统一,他们是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股新的政治势力,他们的主张和要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求。他们同时以“救亡图存”为已任,爱国是二者的共同点,虽然他们对帝国主义都缺乏本质的认识,对帝国主义存在一定的幻想,但都想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独立。他们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把中国的出路寄托于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反封建又是二者共同的目标。

试题详情

4、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治民主化进行探索的两种理论模式,在政治行为上直接表现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它们构成了晚清反对专制政治的两条阵线。革命派怀着由革命而共和的信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正面有力冲击了清朝专制统治。立宪派利用合法手段从事反对专制的斗争,掀起了请愿运动、抵制洋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使清政府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试题详情

3、20世纪初的“新政”,是在清政府受义和团运动冲击和八国联军侵略的鞭挞后,为巩固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振兴商务、发展实业、奖励民间资本,废科举、兴学堂、选派留学生,编练新军、修订宪法等。就其性质而言,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进程。在清末“新政”中形成的立宪派,积极倡导兴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矿权、路权等,他们虽然反对革命派用武力推翻清政府中,但在向清政府请愿立宪遭到拒绝后,便转而加入反清行列,支持革命。

试题详情

2、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随着本身经济势力的增长,不断提出上层建筑近代化的要求,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此后,虽然发生过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政治近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主义的决战。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试题详情

1、中国的近代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但在甲午战争前主要限于经济领域。尽管这一时期一些早期维新思想家如郑观应等已经开始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的立宪政体比中国传统的专制政体优越,并发出了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微弱呼声。但他们的势力弱小,加之自身理论也不够成熟,在社会上没产生多大影响,更没有付诸于实践。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大转折,其突出表现就是近代化由经济领域转入政治领域。

试题详情

先天的不利条件:(1)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2)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3)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史子集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4)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面临三大政治障碍:(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的政治制度特别完善,封建的意识形态特别顽强。当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过来,反而愚昧无知,不思进取,白白延误了20年的宝贵时间。(3)官僚资本主义持压制。在中国资本中,官僚资本占有压倒优势,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日、美等帝国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下,日益萎缩。

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从道路上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近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的近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正常进行。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试题详情

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上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2)拟人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