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认识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第一,在探索的指导思想上有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比较正确的和正确的发展趋向,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实践经验。从整体上看,建国后初期这个趋向是主要的基本的,因而取得了很大成绩。另一个趋向是错误的,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设想和实践,最后导致了一系列失误。这两种趋向是相互渗透和交织的,不仅共存于全党的共同探索中,还往往共存于一个人认识发展过程中。这两个趋向都在积累,最终“左”的错误的积累和发展占了上风,因而导致“文革”的发生。第二,这个时期的探索,总的来说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方面过于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因而付出了沉重代价。第三,总的特点是成就与失误并存,经验与教训交织。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第一,这个时期的探索,是在继承和恢复了党的优良传统,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出现的。第二,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系统纠正了“左”、右倾错误,对“左”的错误进行了系统清理,摒弃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枷锁,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作了正确判断,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第三,这个时期的探索,也是不断与错误倾向作斗争中实现的,先后纠正了党中央两代领导人在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上的偏差,排除了种种干扰。第四,这个时期的探索还说明,必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寻求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的继承和发展
①思想路线上的继承: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要准确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就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来。②工作重心上的继承: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③组织路线上的继承: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是从组织上纠正“文革”错误。④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和理论上的发展: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如何看待党和国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
自党成立以来,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曾有多次的失误。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联系当时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来分析,要把每一次失误,置于当时的大环境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造成失误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从认识论上说,人们对错误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和全面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世界上,不犯错误或绝对正确的政党和人是不存在的。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前人所未经过的,无前例可循,无经验可鉴,因而出现失误是难免的。②对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也有一个过程。③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背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也曾在中国推行过“左”倾主义的路线;苏联的集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也对中国产生过消极影响。④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历史传统及过去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造成了党内民主很难得到充分发扬。
主观原因:①有时候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②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内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毛泽东的晚年,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的组织生活不正常。③没有正确处理“左”、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越“左”越革命,从而造成了“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多数大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
6、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主要成就
演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①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向苏联“一边倒”,5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②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两只拳头回击”,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③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一条线”、“一大片”,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石。④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中国实行“无敌国外交”,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形势,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灵活。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立足经济建设,促进和平统一,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成就: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进与邻近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③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⑤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重新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⑥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双方正式建交。
⑦1972年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⑧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中越恢复正常关系,中俄、中韩建交。
历史概念的理解与深化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在实践上实现的重大转折
第一,思想路线从“两个凡是”转到实事求是;第二,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第三,经济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开放,从而使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第五,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3、中共在过渡时期执行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
(1)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调动了民主党派的积极性。1956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2)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用和平的方式废除剥削制度,引导少数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又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采取正确政策,使官僚资本比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很快地恢复了生产。
(5)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的经济。
(6)采取保护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7)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废除了旧的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清除了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工人普遍开展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8)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0)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1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2)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
(1)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阶段,主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①1950年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国民经济好转的方针,从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③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主要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①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②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1956年至今,中共三代领导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也有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纠正了失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有力的向前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
(1)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①中国共产党“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面。②毛泽东在实践中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③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妥善地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⑤1949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蒋家王朝,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同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①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共成立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因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②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代表---国民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中共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国共两党十年对峙。③由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④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中共领导人民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总之,国共关系的变化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变化的过程为分立-合作-对峙-合作-对抗。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