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已知是所在平面内一点,为边中点,且,
那么( )
A. B. C. D.
4.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腰和上底都为1的等腰梯形,则原平面图的面积是( )
A. B. C. D.
3.已知函数的定义域,的定义域为N,则=( )
A. B. C. D.
2、圆截直线所得的弦长等于( )
A. B. C. D.5
1.已知,那么角是( )
A.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B.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C.第三或第四象限角 D.第一或第四象限角
2、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原理,分析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的影响及意义。
问题设计:现有中美关系奠定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美两国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回顾中美关系的历程,可谓风雨兼程。请回答:
(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政府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大史实。
(2)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国际地位有哪些提高?
(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1、联系政治学有关客观和主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得失和教训。
6、关于对外开放
含义: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的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①首先建立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特殊的优惠政策。②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特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③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88年海南全省成为经济特区,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发区。
学科串门指点
5、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①新中国成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②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了以计划体制为主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一五”期间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原有的体制普遍存在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过: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一些地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普遍实行。②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④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实行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4、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理论要点
(1)形成过程:①酝酿:1975年,邓小平复出,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②产生: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发展:1978-1982年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迈开步伐,主要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④完善:1982-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推广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⑤成熟: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理论要点:①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②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明确了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上,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④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上,强调改革也是革命,也是发展生产力主。⑤在社会主义建设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⑥在社会主义建设步骤上,提出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⑦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⑧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⑨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