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0208  310216  310222  310226  310232  310234  310238  310244  310246  310252  310258  310262  310264  310268  310274  310276  310282  310286  310288  310292  310294  310298  310300  310302  310303  310304  310306  310307  310308  310310  310312  310316  310318  310322  310324  310328  310334  310336  310342  310346  310348  310352  310358  310364  310366  310372  310376  310378  310384  310388  310394  310402  447090 

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其体内检测不到15N标记的酪氨酸

B.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

C.肝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出现障碍,脂蛋白的合成受阻

D.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的差异,与所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试题详情

2.下列集合图形中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正确关系的是

 

试题详情

1.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3结构与6结构的形成有关

B.甲乙两细胞都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C.乙图是自养型细胞,该细胞的遗传物质共有4种碱基

D.4、5结构的功能区别之一是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试题详情

7.(2008四川延考)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表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时间(d)
-
14.0
6.5
3.9
2.8
1.5
1.5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据表回答:

(1)鱼受精卵孵化率在50%以上时,其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是   ,鱼受精卵开始孵化的最低温度所在的区间为          。在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是        

(2)若将14℃和42℃两组鱼受精卵所处的水温分别逐步调节到26℃,14℃组的能孵化出鱼苗,而42℃组的不能孵化出鱼苗,由此说明该种鱼的受精卵对温度的耐受性特点是                   

Ⅱ。下面是一个探究激素甲是否能引起已阉割成年雄性小鼠求偶行为的实验及结果预测。请回答:

(1)选取一批已阉割的无求偶行为的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注射    溶液作为实验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    的干扰。

(2)预测实验结果:若          ,则表明该激素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若            ,则表明该激素不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甲,有无求偶行为是因变量。

[答案].

Ⅰ.(1)随着水温的升高平均孵化时间减少

14℃<T<18℃(或14℃<T≤18℃)

在18-26℃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升高,在26-38℃随水温上升,平均孵化率下降

(2)鱼受精卵对较高温度的耐受性低,对低温的耐受性高

Ⅱ.(1)激素甲 注射

2)A组表现求偶行为,B组不表现求偶行为

A、B组均不表现求偶行为

试题详情

6、(2007重庆理综)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听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解析]

实验目的是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不是是否含还原糖。原因从题目信息很容易确认是酶。

备选材料中有些可能用不到,这和一般题目给定的使用材料不同。

[答案]、

   (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代谢变化是: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试题详情

5.(2007北京理综)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辘方案如下:

( l )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病毒灭活时要确保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这样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实验设计时要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答案].

( l )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

( 2 )① 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 低    高

试题详情

4.(05北京理综)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毒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

1--3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_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解析]

选择培养基时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化学药品,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本题中反复多次是为了获得纯的菌种。

[答案].

(1)目的菌 选择;(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3)减少 增加;(4)划线;

  (5)定期取样  细菌数目的对数;(6)灭菌。

试题详情

3.(2007江苏)真核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2分子丙酮酸+6分子水---6分子二氧化碳+20[H]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方法:

步骤一:取新鲜肝脏用某试剂处理,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14C标记的C6H120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人两支试管内.

现象:1,2两支试管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乙:方法:

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骤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现象有没有说明问题,关键实验设计时是否遵守基本原则,在这个前提下,才分析实验操作是否有问题。

本题甲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线粒体膜。

[答案].(1)胰蛋白酶

(2)①没有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取材没有遵循等量的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

③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该实验不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最终得出错误结论(答两点即可)

(3)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 向A、B两支试管内均加入等量的丙酮酸和完全营养液的混合液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无现象   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②现象: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混浊   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③现象:A,B两支试管都出现混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试题详情

2、(08山东卷)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 种,____________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

(2)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____________。

(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_______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___________ 。

(4)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①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

a.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中实验其实是探究实验 ,步骤a是对照,b和c步骤一个抑制基因的表达,一个是使基因过量表达。

[答案](1)4   aaBb 矮生红果:矮生黄果=3:1  (2)13或11  正常或矮生  (3)Y

 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后都改变)。

(4)①答案一:b.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 c.测定两个实验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答案二:b.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c.通过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答案二中b和c次序不做要求)

②与对照比较,正常植株在A基因表达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与对照比较,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该植株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

③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试题详情

1.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商表示:呼吸商(Q)=,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商,现准备了3只玻璃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蚕豆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1、2、3号玻璃瓶的实验装置图1--2所示。

(1)由于发芽蚕豆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左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号玻璃瓶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蚕豆的呼吸商,由此还要利用2号玻璃瓶来测定发芽蚕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请根据1号图及题干中的器材与试剂,说出2号图装置与1号图的不同之处_______,以此可以测出________量。

(3)若1号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2号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商计算式为:__________如果呼吸商小于1时,说明____________。

(4)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须设3号装置,应对3号装置作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3号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右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发芽的种子已带一定量的小叶,要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还利用上述装置1,则需要注意:

  1)实验的变量因素是__________;实验试剂选用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分合适的某光照强度条件下,实验进行一定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A,则该墨滴一定向 _______________移动。

3)如要知道较高光照强度下真正的光合作用气体变化量,还需进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光合作用的变化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时,呼吸商是1;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时,呼吸商都小于1,这是因为两种物质的氢碳的百分比大。

实验误差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前者是装置本身造成的,如本题的装置可能漏气,后者是实验操作造成的,如本题实验室温度变化可能造成误差。装置3就是为了纠正误差的。

装置1测量的是氧气的量,装置2不可能测出二氧化碳的量,只能测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代数和。

[答案](1)氧气  (2) 试管中的液体应用同体积的清水   种子吸收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差值  (3)(X-Y)/X   呼吸底物中含脂肪  (4)用死种子,试管中放等量的清水    X+Z   

(5) 1)光照强度  Na2CO3   2)  Na2CO3既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气体,又可以保持瓶中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变,便于实验分析指标的单一。  2)右  3) 遮光一定时间,记录墨滴移动刻度  A- 遮光情况下测得的数据  

[点拨]测量呼吸作用时一定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