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1113  311121  311127  311131  311137  311139  311143  311149  311151  311157  311163  311167  311169  311173  311179  311181  311187  311191  311193  311197  311199  311203  311205  311207  311208  311209  311211  311212  311213  311215  311217  311221  311223  311227  311229  311233  311239  311241  311247  311251  311253  311257  311263  311269  311271  311277  311281  311283  311289  311293  311299  311307  447090 

10.2  10

分别计算上面两个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如果图纸上的设计尺寸为10mm,从计算结果看,用哪台机床加工这种零件较合适.

解:

所以乙比甲稳定,用乙较合适.

变式训练2:假定下述数据是甲乙两个供货商的交货天数:

甲:10  9  10  10  11  11  9  11  10  10

乙:8  10  14  7  10  11  10  8  15  12

估计两个供货商的交货情况,并问哪个供货商交货时间短一些,哪个供货商交货时间较具一致性与可靠性.

  

   

从交货天数的平均值看来,甲供货商的供货天数短一些;从方差来看,甲供货商的交货天数较稳定,因此是较具一致性与可靠性的供货商.

例3. 个体户王某经营一家餐馆,下面是餐馆所有工作人员在某个月份的工资:

王某
厨师甲
厨师乙
杂工
招待甲
招待乙
会计
3000元
450元
400元
320元
350元
320元
410元

(1)计算平均工资;

(2) 计算出的平均工资能否反映帮工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

(3)去掉王某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

(4)后一个平均工资能代表帮工人员的收入吗?

(5)根据以上计算,从统计的观点看,你对(1)、(3)的结果有什么看法?

解:(1)平均工资750元;

(2)因为帮工人员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所以(1)中算出的平均工资不能反映帮工人员在这个月份的月收入的一般水平;(3)去掉王某的工资后的平均工资375元;(4)(3)中计算的平均工资接近于帮工人员月工资收入,所以它能代表帮工人员的收入;(5)从本题的计算可见,个别特殊值对平均数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样本时,样本中尽量不要选特殊数据.

变式训练3: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

甲:8  6  9  5  10  7  4  8  9  5

乙:7  6  5  8  6  9  6  8  7  7

依上述数据估计             (  )

A.甲比乙的射击技术稳定

B.乙比甲的射击技术稳定

C.两人没有区别

D.两人区别不大

解:B

例4. 为了科学地比较考试成绩,有些选拔性考试常常会将考试分数转化为标准分,转化关系式为:z=(其中x是某位同学的考试分数,是该次考试的平均分,s是该次考试的标准差,z称为这位学生的标准分).转化为标准分后可能出现小数和负值,因此,又常常将z分数作线性变换转化或其他分数,例如某次学生选拔考试采用的是T分数,试性变换公式是:T=40z+60,已知在这次考试中某位考生的考试分数是85,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是70,标准差是25,则该考生的T分数为多少?

解:84分

变式训练4:经问卷调查,某班学生对摄影分别执“喜欢”,“不喜欢”和“一般”三种态度,其中执“一般”态度的比“不喜欢“的多12人,按分层抽样方法从全班选出部分学生座谈摄影,如果选出的是:5位“喜欢”摄影的同学,1位“不喜欢”摄影的同学和3位执“一般”态度的同学,那么全班学生中“喜欢”摄影的人数为多少?

解:设班里“喜欢”的y人,“一般”的x人,“不喜欢”的x-12人.

    ∴x=18

     ∴y=30

即全班“喜欢”摄影的人数为30.

小结归纳
 
 

方差是反映稳定性程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体现,如两同学的总成绩都一样,但是一个人有偏科现象,而另一个人没有,一般认为没有偏科现象(即方差小)的同学成绩要稳定一些.

统计初步章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

试题详情

9.9  10.1

乙: 10.3  10.4  9.6  9.9  10.1  10  9.8  9.7

试题详情

3.方差(1)

分别称为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它们反映的是数据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

(2)

(3)数值较大时,可以将各数据减去一个恰当的常数a,得到

典型例题
 

例1.某班40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两组学生一次考试的成绩情况如下表:

统计量
级别
平均
标准差
第一组
90
6
第二组
80
4

求全班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

解:设第一组20名学生的成绩为;

第二组20名学生的成绩为,

故全班平均成绩为:

又设第一组学生的成绩的标准差为,第二组学生的成绩的标准差为,则

此处()

又设全班40名学生的标准差为S,平均成绩为故有

变式训练1:对甲乙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各抽5门功课,得到的观测值如下:

甲:60  80  70  90  70

乙:80  60  70  80  75

问:甲乙谁的各科平均成绩好?谁的各门功课发展较平衡?

解:      因为.所以甲的平均成绩较好,乙的各门发展较平衡.

例2. 甲乙两台机床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生产一种零件,现在从中各抽测10个,它们的尺寸分别为(单位:mm)

甲: 10.2  10.1  10.9  8.9  9.9  10.3  9.7  10      

试题详情

2.样本平均数(也称样本期望值)

(1)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当数值较大时,可将各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数,得,那么

(3)如果个数据中,出现次, 出现次,…, 出现次,那么:

这里

试题详情

1.在统计学中,我们是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相应的数字特征的.

试题详情

5.统计内容的实践性较强,其重点是如何用样本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难点是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理解和应用.

第2课时   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基础过关
 

试题详情

4.频率分布条形图是用高度来表示概率的,而概率分布直方图是用面积来表示概率的.

试题详情

3.注意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频数、频率、概率.

试题详情

2.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抽样,所取的样本没有被重复抽取的情况.分层抽样,分层时不要求均分,但抽样时,要按各层中个体总数的比例在各层中抽取个体.以上两种抽样都是一种等概率抽样(即抽样方法的公平性).这种等概率抽样包含有两层含义,其一、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时,各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相等的.其二、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概率相等.

试题详情

1.两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类别
共同点
不同点
联  系
适用范围
简单
随机
抽样
抽样过
程中每
个个体
被抽取
的概率
相等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
分层
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进行抽取
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