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1446  311454  311460  311464  311470  311472  311476  311482  311484  311490  311496  311500  311502  311506  311512  311514  311520  311524  311526  311530  311532  311536  311538  311540  311541  311542  311544  311545  311546  311548  311550  311554  311556  311560  311562  311566  311572  311574  311580  311584  311586  311590  311596  311602  311604  311610  311614  311616  311622  311626  311632  311640  447090 

1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1)[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方法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必须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试题详情

15.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

(1)[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具体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2)[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支持新事物成长;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要准备走曲折之路。

(3)[应用范围]: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对待人生。

试题详情

14.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

(1)[世界观]: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具体内容: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具体内容:①要坚持适度原则;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③要注重量的积累(数量增减、结构、次序变化)。

(3)[应用范围]: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改变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经济的巨大飞跃。结构调整。

(4)[关键词]:过程,根本性质变化,结构、次序,度,飞跃,积累。

试题详情

13.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1)[世界观]: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应用范围]: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脱贫致富。企业发展。人的成长。

试题详情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 (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内容:①首先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其次要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世界观]: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既要全面看问题,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具体内容:①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认清事物的性质。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应用范围]: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判定股份制的性质。成绩是主流,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 “一国两制”。廉政建设的形势。

(4)[关键词]主、次支流,性质,方向,形势,对事物的评价。

试题详情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1)[世界观]: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具体内容: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应用范围]: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两手”。国有企业改革要 “抓大放小”。

反面内容:不分主次。“单打一”

 (4)[关键词]:关键,中心,突出、首要、重要,主要,重点,根本任务,主攻方向。

试题详情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1)[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

具体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

方法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

(3)[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4)[应用范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

试题详情

8.矛盾的特殊性

 (1)[世界观]: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2)[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方法意义: ①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应用范围]:不同的地区状况走不同的路子。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应有所差别。不同的社会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化解。

试题详情

7.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1)[世界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具体内容:矛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②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3)[应用范围]: “两手抓”。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