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2239  312247  312253  312257  312263  312265  312269  312275  312277  312283  312289  312293  312295  312299  312305  312307  312313  312317  312319  312323  312325  312329  312331  312333  312334  312335  312337  312338  312339  312341  312343  312347  312349  312353  312355  312359  312365  312367  312373  312377  312379  312383  312389  312395  312397  312403  312407  312409  312415  312419  312425  312433  447090 

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表示方式、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以、宾”式短语作状语。补语参串,而这些补语的短语,今译时一般要作状语翻译。若仍作补语直译,便感到生际别扭,如:

①何不试之以足?(用脚试试)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④兵数破于齐秦。

⑤名垂乎后世。

例①、②是介对象,③介处所,主动者,⑤介时间,今译时,都应译作状语。

试题详情

介词结构的宾语通常是在介词后面,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主要以下两种:

〈1〉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前置

①许子奚为不自织?(为什么?)

②何以战?(凭什么?)

③客胡为若此(为什么?)

④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为何?)

⑤学恶乎始?恶乎终?(从哪里?)

〈2〉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的前置。

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虽无形式标志,但也可以将宾语提到介词之前。例如:

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③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待。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夜以继日”这类成语是古汉语的遗留

试题详情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没,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今译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语前面,其格式有三类

〈1〉数量性定语后置

①命子封帅车--三百乘以伐京。

②不豫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③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2〉修饰性的定语后置

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分别译为:“长长的剑”(陆离,形容剑之长),“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庙堂,远远的江湖。

〈3〉“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①太子宾客--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

②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译为“知其事的太子宾客:“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的石头:“好事的少年”。都因为有“者”字标志而将定语后置。

试题详情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三: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④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⑤“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⑥吾谁欺,欺天乎?

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例③的“敢”是能愿动词,它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最有启发性的是例⑥,“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但由于“天”这个宾语是名词。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例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

②臣未之闻也(未闻之)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无诈尔…)

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莫欺之)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据统计,《左传》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占98.4%。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例如:

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

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们可以认为前置是沿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3)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

①宋何罪之有?

②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③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④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

⑤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感通憾怨恨)

⑥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你)

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

为了强调行为的单一性、排他性和论断性,便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就是这种格式。这种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才是举”等。其他语句如:

①惟余马首是瞻。(只要看我的马头就行了)

②惟陈言之务去。(只要是陈旧的语言就务必去除)

以上各句翻译要体现出“只要…就”的意思来,如只要是命令就听从,只要有利就图,只要是人才就举荐。

古汉语中,还有些没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但并不多见。

试题详情

句式倒装

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或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

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

1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

否定句中

出现结构助词

2定语后置:

数量性定语后置

修饰性定语后置

“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3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4介宾语短语的位置

5谓语前置

试题详情

47.(10分)(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酶。(3)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6.(8分)(1)                       与          

(2)                          

根据计算结果及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题详情

45.(6分)(1)                      

                     

(2)                                 

试题详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