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2926  312934  312940  312944  312950  312952  312956  312962  312964  312970  312976  312980  312982  312986  312992  312994  313000  313004  313006  313010  313012  313016  313018  313020  313021  313022  313024  313025  313026  313028  313030  313034  313036  313040  313042  313046  313052  313054  313060  313064  313066  313070  313076  313082  313084  313090  313094  313096  313102  313106  313112  313120  447090 

32.已知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Perkin反应生成肉桂酸(产率45 ~ 50 %),另一产物A也呈酸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A
 
C6H5CHO + (CH3CO)2O      C6H5CH=CHCOOH +

苯甲醛                 肉桂酸

(1)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产物A的名称是          

(2)一定条件下,肉桂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香料肉桂酸乙酯,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3)溴苯(C6H5Br)与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在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肉桂酸乙酯(该反应属于Heck反应,是芳香环上的一种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4)取代苯甲醛也能发生Perkin反应,相应产物的产率如下:

取代苯甲醛




产率(%)
15
23
33
0
取代苯甲醛




产率(%)
71
63
52
82

可见,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

                        

                        

                          

答案:

(1)乙酸                             

(2)C6H5CH=CHCOOH + C2H5OH -→ C6H5CH=CHCOOC2H5 + H2O                      

(3) C6H5Br + CH2=CHCOOC2H5 -→ C6H5CH=CHCOOC2H5 + HBr

(4)①苯环上有氯原子取代对反应有利;

②苯环上有甲基取代对反应不利;

③氯原子的位置与CHO越远,对反应越不利(或回答:氯原子取代时,邻位最有利,对位最不利);

④甲基的位置与CHO越远,对反应越有利(或回答:甲基取代时,邻位最不利,对位最有利);

⑤苯环上氯原子越多,对反应越有利;

⑥苯环上甲基越多,对反应越不利。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31.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整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图16

3种磷酸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16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5Ca(NO3)2 + 3(NH4)2HPO4 + 4NH3×H2O = Ca5(PO4)3OH ↓ +    +    

② 5Ca(OH)2 + 3H3PO4 =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糖黏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发生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答案:

(1)① 10 NH4NO3 ,3 H2O

② Ca5(PO4)3OH↓ + 9H2O

(2)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                       

(3)唯一副产物是水,工艺简单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   5Ca2+(aq) + 3PO43-(aq) + OH-(aq) 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产生龋齿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30.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l) + H2O(l)  HCOOH(l) + CH3OH(l)  △H > 0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组分
HCOOCH3
H2O
HCOOH
CH3OH
物质的量 / mol
1.00
1.99
0.01
0.52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4:

图14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反应时间范围 /min
0~5
10~15
20~25
30~35
40~45
50~55
75~80
平均反应速率
/ ( 10-3 mol×min-1 )
1.9
7.4
7.8
4.4
1.6
0.8
0.0

请计算15~20 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答案:

(1)0.045      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      (4)如图15

图15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29.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1 HNO3、1.0 mol·L-1 盐酸、1.0 mol·L-1 NaOH、3% H2O2、0.1 mol·L-1 KI、0.1 mol·L-1 CuSO4、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    ,现象是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②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 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答案:

(1)CO和CO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3)①全部为铁单质

全部为FeO

同时存在铁单质和FeO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使K2CO3完全溶解。分离不溶固体与溶液,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溶固体。
固体部分溶解。
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CuSO4溶液,再加入少量上述不溶固体,充分振荡。
(1)若蓝色溶液颜色及加入的不溶固体无明显变化,则假设2成立。
(2)若蓝色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且有暗红色固体物质生成,则证明有铁单质存在。
步骤3:继续步骤2中的(2),进行固液分离,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适量H2O2,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
结合步骤2中的(2):
(1)若溶液基本无色,则假设1成立。
(2)若溶液呈血红色,则假设3成立。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28.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一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填代号,限填3项)。

 A. 试管      B. 瓷坩埚      C. 坩埚钳      D. 铁三角架

E. 泥三角     F. 酒精灯       G. 烧杯       H. 量筒

(2)第二步:I- 溶液的获取。操作是                     

(3)第三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    (填代号)。 

 A. 浓硫酸    B. 新制氯水     C. KMnO4溶液     D. H2O2

理由是                                    

(4)第四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第三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有碘。

答案:(1)B E 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D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27.如图13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    。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     (①;②;③)。

(2)图10中此人的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    及丘脑。

(3)图10中此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     分泌量也增加,使垂体的    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

(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    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答案:(1)兴奋; ①;       (2)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或破伤风抗毒素),B。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26.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图12。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图12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1)

(2)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25.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 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答案:(1)实验方案:①实验材料:选出180粒大小一致的种子,分成6组,每组30粒,在培养皿中培养。②培养条件:光照强度0、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 Lux;温度 25 ℃,培养一周。③测定指标:用直尺测量植株高度,计算每组的平均值;注:要求至少分三组(三个处理),每组有一定的种子数量,光照强度必须有0 Lux(黑暗)。

(2)实验结果预测:随光照强度增加,植株高度下降。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24.(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     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叶绿素b。            (2)吸收光谱。

(3)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得出结论。

                                 (较难)

试题详情

23.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代性状
紫茎
绿茎
缺刻叶
马铃薯叶
数量(个)
495
502
753
251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     ,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    

(4)在番茄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      方法可获得大量稳定遗传的幼苗。

答案:(1)AaBb,aaBb。           (2)发生了基因突变。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4,1/8(或2/16)。

(4)植物组织培养(茎尖培养)。

                               (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