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3183  313191  313197  313201  313207  313209  313213  313219  313221  313227  313233  313237  313239  313243  313249  313251  313257  313261  313263  313267  313269  313273  313275  313277  313278  313279  313281  313282  313283  313285  313287  313291  313293  313297  313299  313303  313309  313311  313317  313321  313323  313327  313333  313339  313341  313347  313351  313353  313359  313363  313369  313377  447090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 

理纬度可能是(   )

A.5°N      B.25°N

C.35°N    D.45°N

13.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

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14.关于该山地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

的是(YCY)

 A.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

 B.以南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

 C.以南可人工栽培橡胶,以北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D.以南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以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试题详情

下图中,上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11.下图中大陆东、西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

试题详情

下面是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20070126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9.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植被类型的变化依次是

A.高寒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试题详情

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回答6-7题。

6.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有

  A.b         B.d     

  C.e         D.g

7.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B.a-f-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a、d的形成原因D.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无关

试题详情

5.有关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丁丙乙    D.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甲

图十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g分

试题详情

读右图,完成3-4题。

3.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

4.①、③、⑤三地气候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试题详情

(四)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认识差异性,对掌握地域分异规律,具有实践意义

 农业生产要根据差异性因地制宜

[考题例析]

[例题](09年北京文综) 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3,回答第4、5题。 

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5.图中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关联考点: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气温、海拔、坡向等。 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变率最大的是4山脉(5)提取关键信息:“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 ②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

[答案]C  B

[例题](09年天津文综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2.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答案]A 

(09年广东文基)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解析]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纬度的高低影响气温的高低。 

[答案]C

[能力训练]

读图4,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试题详情

(三)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表现特征
举例
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高、低纬地区明显
从赤道到两极,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
经度地带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中纬地区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  我国东部到西部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环山延伸,
随海拔更替
低纬高山明显
乞力马扎罗山
喜马拉雅山

垂直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1、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的自然带一致

2、越往高纬,山地的垂直带谱越简单;反之则复杂

3、同一座山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垂直带谱也不同,迎风坡带谱较复杂

4、若在同一纬度的山,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非地带性差异:使自然带分布更复杂

影响因素: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素影响

举例: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南半球中高纬度缺陆地

沙漠中的绿洲--水源条件改变

南美洲南端西侧为森林,东侧为荒漠--安第斯山脉阻隔西风

总之: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且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试题详情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熟悉各自然带的名称。

试题详情

(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组成的

2、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

  如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河流上游侵蚀与下游堆积的关系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与诸多因素有关,

土壤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成土母质与土壤

   土壤: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原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影响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气候与土壤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有机质逐渐加强,土壤增厚

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土壤肥力

   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地形与土壤

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和土壤

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地,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过度利用,导致土壤退化,如盐碱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 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