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清末,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从中判断该诗写作的目的主要是
( )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维新变法辩护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
5.洪仁玕说:“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也,所谓世之变革者……受天新命,食天新果,饮天新汁,因有自然之学,用以新民新世。”此段话的思想实质是 ( )
A.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推行以废除私有制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
C.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人间的天国
D.破旧立新、变革社会是必然的规律
4.“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今安在?”魏源的这一诗句旨在说明 (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
B.外国商人经葱岭可以到达大清国
C.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通商已经有两百年之久
D.中西通商两百年以来,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官吏队伍的廉洁与效率而建立的。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官吏监察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秦朝设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丞相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D.元朝设枢密院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2.《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 )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1.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即“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五更相当于现在的 ( )
A.1点到3点 B.3点到5点 C.5点到7点 D.7点到9点
28.(8分)将3.2 g Cu溶于a mol/L过量的硝酸30 mL中,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和NO2,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 Ml,测得c(NO3-)为0.2 mol/L。求:
(1)稀释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生成的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 ,NO的物质的量为 。(用含a的关系式表示)。
(3)用NaOH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是防止NOx污染的一种方法。原理为: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若题中所述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a的取值范围为
。
27.(12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下列方法测定Na2SO3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
[方法一]加热转化法
称取a g样品,置于硬质玻璃管中,通入足量的氧气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
若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b g,则样品中Na2SO4质量分数为
[方法二]测SO2质量法
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测定生成SO2的质量。
(1)C中所装药品为 ;D中所装药品为 。
(2)E装置的作用为 。
[方法三]测沉淀质量法
第一步:称取e 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
第二步: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加热;
第三步: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然后过滤、洗涤:
第四步:干燥沉淀,称重为f g。
(1)第二步中加热的目的是 。
(2)简述洗涤沉淀的方法: 。
26.(12分)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的性质,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SO2气体与Fe3+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 (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浓溶液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玻璃棒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 ,原因是 。
(6)能表明I一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
25.(13分)
下图为各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单质及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均为常见的短周期元素。请回答:
(1)若沉淀丁不溶于过量的盐酸,甲为 ,乙为 。
若沉淀丁能溶于过量的盐酸,丁为 。
(2)单质B的化学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
(3)若沉淀丁不溶于过量的盐酸,写出A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