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5042  315050  315056  315060  315066  315068  315072  315078  315080  315086  315092  315096  315098  315102  315108  315110  315116  315120  315122  315126  315128  315132  315134  315136  315137  315138  315140  315141  315142  315144  315146  315150  315152  315156  315158  315162  315168  315170  315176  315180  315182  315186  315192  315198  315200  315206  315210  315212  315218  315222  315228  315236  447090 

5、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试题详情

4、垂线、垂线段、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试题详情

3、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性质及计算;度、分、秒的换算;

试题详情

2、角的概念、分类及计算;

试题详情

1、、线段的和与差及线段的中点;

试题详情

11、掌握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中考将继续考查圆的有关性质,其中圆与三角形相似(全等)。三角函数的小综合题为考查重点;直线和圆的关系作为考查重点,其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开放题、探究题是考查重点;继续考查圆与圆的位置五种关系。对弧长、扇形面积计算以及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是考查的重点。

应试对策

圆的综合题,除了考切线、弦切角必须的问题。一般圆主要和前面的相似三角形,和前面大的知识点接触。就是说几何所有的东西都是通的,你学后面的就自然牵扯到前面的,前面的忘掉了,简单的东西忘掉了,后面要用就不会用了,所以几何前面学到的知识、常用知识,后面随时都在用。直线和圆以前的部分是重点内容,后面扇形的面积、圆锥、圆柱的侧面积,这些都是必考的,后面都是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对于扇形面积公式、圆锥、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记住了就可以了。圆这一章,特别是有关圆的性质这两个单元,重要的概念、定理先掌握了,你首先要掌握这些,题目就是定理的简单应用,所以概念和定理没有掌握就谈不到应用,所以你首先应该掌握。掌握之后,再掌握一些这两章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就可以了。你说你已经把一些这个单元的基本定理都掌握了,那么我可以在这里面介绍一些掌握的解题思路,这样你把这些都掌握了,解决一些中等难题。都是哪些思路呢?我暂认为你基本知识掌握了,那么,在圆的有关性质这一章,你需要掌握哪些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呢?第一,这两章有三条常用辅助线,一章是圆心距,第二章是直径圆周角,第三条是切线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切点的,或者是连接圆周角的距离,这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有几个分析题目的思路,在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弧、常与圆周角互相转换,那么怎么去应用,就根据题目条件而定。

例题精讲

例1、如图,A、B、C、D是⊙O上的三点,∠BAC=30°,则∠BOC的大小是  (    )

A、60°   B、45°    C、30°    D、15°

答案:A

例2.一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2)、(2,-3,)、(6,2)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   )

  A.(2,-1)   B.(2,2)   C.(2,1)   D.(3,1)

答案:C

例3.已知⊙O的半径为10 cm,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O的距离为10 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离

答案:B

例4.已知: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是直径,∠BCD=130°,过D点的切线PD与直线AB交于P点,则∠ADP的度数为(  )

  A.40°   B.45°   C.50°  D.65°

答案:A

例5.如图,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1cm和9 cm,若⊙P与这两个圆都相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的半径可以为2cm

   (B)⊙P的半径可以为10 cm

   (C)符合条件的④P有无数个且P点运动的路线是曲线

(D)符合条件的⊙P有无数个且P点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答案:B、C

6、如图4,⊙O的半径为5cm,圆心到弦AB的距离为3cm,则弦AB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cm;

答案:8

例7:边长为6的正六边形外接圆半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

例8.如图,三个同心扇形的圆心角∠AOB为120°,半径OA为6 cm,C、D是︵AB的三等分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cm2

答案:4π

例9.(1)如图8,OA、OB是⊙O的两条半径,且OA⊥OB,点C是O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过点C作CD切⊙O于点D,连结AD交DC于点E.求证:CD=CE  

(2)若将图8中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交OA于F,交⊙O于B’,其他条件不变(如图9),那么上述结论CD=CE还成立吗?为什么?

(3)若将图8中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到⊙O外的CF,点E是DA的延长线与CF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如图10),那么上述结论CD=CE还成立吗?为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有关知识,考查图形运动变化中的探究能力及推理能力.

  解答:(1)证明:连结OD  则OD⊥CD,∴∠CDE+∠ODA=90°

  在Rt△AOE中,∠AEO+∠A=90°

  在⊙O中,OA=OD∴∠A=∠ODA,   ∴∠CDE=∠AEO  

  又∵∠AEO=∠CED,∠CDE=∠CED   ∴CD=CE

  (2)CE=CD仍然成立.  

  ∵原来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CF⊥AO于F,

  在Rt△AFE中,∠A+∠AEF=90°.

  连结OD,有∠ODA+∠CDE=90°,且OA=OD .∠A=∠ODA

  ∴∠AEF=∠CDE  又∠AEF=∠CED   ∴∠CED=∠CDE∴CD=CE

  (3)CE=CD仍然成立.

  ∵原来的半径OB所在直线向上平行移动.AO⊥CF

  延长OA交CF于G,在Rt△AEG中,∠AEG+∠GAE=90°

  连结OD,有∠CDA+∠ODA=90°,且OA=OD∴∠ADO=∠OAD=∠GAE

∴∠CDE=∠CED   ∴CD=CE

例10.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M,弦AE与CD交于F,则有结论AD2=AE·AF成立(不要求证明).

   (1)若将弦CD向下平移至与⊙O相切于B点时,如图2,则AE.AF是否等于AG2?如果不相等,请探求AE·AF等于哪两条线段的积?并给出证明.  

   (2)当CD继续向下平移至与⊙O相离时,如图3,在(1)中探求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

(1)

解:A E·AF不等于AG2,应该有结论AE·AF=AG·AH.证明:连结BG,EG.∴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切线,∴∠ABF=∠AGB=90°,∠BAF+∠BFA=90°,∴∠AGE+∠BGE=90°,∴∠BAF+

∠BFA=∠AGE+∠BGE,而∠BAF=∠BGE,∠BFA=∠AGE,又∠FAH=∠GAE,∴△FAH∽△GAE,.AE·AF=AG·AH;  (2)①中探求的结论还成立.证明:连结EG,BG,AB是⊙O的直径,AM⊥CD,∴∠AMF=∠AGB=90°,∴∠AFM+∠FAM=∠AGE+∠BGE=90°,而∠FAM=∠BGE,∴∠AFM=∠AGE,又∠FAH=∠GAE,△FAH∽△GAE,∴A E·A F=AG·A H. 

例11.已知半径为R的⊙O’经过半径为r的⊙O的圆心,⊙O与⊙O'交于E、F两点. 

(1)如图(1),连结00'交⊙O于点C,并延长交⊙O’于点D,过点C作⊙O的切线交⊙O’于A、B两点,求OA·OB的值;  

(2)若点C为⊙O上一动点,①当点C运动到⊙O’时,如图(2),过点C作⊙O的切线交⊙O',于A、B两点,则OA·OB的值与(1)中的结论相比较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C运动到⊙O'外时,过点C作⊙O的切线,若能交⊙O'于A、B两点,如图(3),则OA·OB的值与(1)中的结论相比较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1)连结DB,则∠DBO=90°

   ∵AB切⊙O于点C∵.AB⊥OD,又OD是⊙O’直径,即OA=OB

   得OA2=OC·OD=r·2R=2Rr.即OA·OB=2rR

   (也可证明△OBD∽△OCA)

   (2)无变化  连结00',并延长交⊙O'于D点,连结DB、OC.

   证明△OCA∽△OBD,得OA·OB=OC·OD=r·2R=2Rr

   (3)无变化  连结00’,并延长交⊙O’于B点,连结DB、OC

   证出△OCA∽△OBD,得OA·OB=OC·OD.:r·2R=2Rr

例12已知:如图1,⊙O1与⊙O内切于P点,过P点作直线⊙O1于A点,交⊙O2于B点,C为⊙O1上一点,过B点作⊙O2的切线交直线AC于Q点.

(1)求证:AC·AQ=AP·AB;

(2)若将两圆内切改为外切,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你画出图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答:(1)证明:过点P作⊙01、⊙O2的外公切线PT,连PC.(如图)则∠3=∠C

 ∵BQ为0Q的切线,∴∠1=∠3.∴∠1=∠C.

  又∵∠1=∠2,∴∠2=∠C.

  △ABQ∽△ACP

  ∴AC·AQ=AP·AB.

  (2)答:(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如图14)

  证明:过点P作⊙O1、⊙O2的内公切线PT. 则∠3=∠4.

  ∵BQ为⊙O2的切线,∴∠1=∠2.

  又∵∠2=∠3,∴∠1=∠4.

  ∴△APC∽△AQB∴.AP/AC=AQ/AB

∴AP·AB=AC·AQ.

试题详情

10、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试题详情

9、掌握弧长、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试题详情

8、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个圆半径的和或差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式。两圆相切、相交的性质。

试题详情

7、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