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AC 建议考生用铅笔在图中画出夜半球的阴影,就容易看得出昼长和夜长随纬度的渐变规律,即昼长从南极圈内向北极圈内增大,黑夜相反。故AC正确。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为北回归线,甲丁所在的纬线就不可能有太阳直射现象,也不能达到 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此时甲所在的北半球昼长夜短,丙所在的赤道终年昼夜平分,乙所在的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三地日出先后的时刻顺序应是甲、丙、乙。
考查晨昏线的应用,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进一步分析昼长、夜长,正午太阳高度等。
56.BD 依照题意,请考生在图中用铅笔作图。在 经线左边标注东半球,而右边标注西半球的字样;甲、丙在晨线上,且为远日点的7月初,通过地心丙作一条垂直晨线甲乙的太阳光线。故太阳光直射点就在北半球、西半球。AC错,BD正确。晨昏线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此时,甲丙为晨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考查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的位 置关系。
55.C 地理计算能力的考查。冬至日北纬35.5的H=30度,由于垂直距离是288米,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不难得出水平距离L=288x1.732==500米。细心的计算很重要,不能凭感觉作答。
54.B 确定P、Q之间线路中起伏最小。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最小的是沿着某一等高线前进。最好不能连续跨越多条等高线。根据以上分析, ② 线路最符合要求。
53.B 测量当地的海拔高度,应该利用GPS技术,GPS能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52.C 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判断该区域仍为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并且昼大于夜,根据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P、Q两地间距大约7.2°,Q地大约南纬19°,这一季节为冬季,所以C选项正确。
51.A A若Q地5时30分,说明该地昼长13小时。教材里讲到太阳直射20°纬线时当地昼长13小时13分,Q地应为20度附近,判断该区域为南半球,这时的月份可能是l2月。
50.C 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巨大,流水的侵蚀作用机理复杂,特别是曲流处;同学们应该了解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水平运动的水流的偏转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六地中①、③处为凹岸,⑤位于河流的右岸,这三点侵蚀较严重。
较简单,河流侵蚀作用要识记。
49.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0°S,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东京比广州纬度高),北半球冬季,各地昼短夜长(西安不可能5时左右日出),台北夏秋季节降水最多,故A、C、D三项错误,B为正确选项。
47、48.10~11 A C 据图可以看出,夏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三地天顶以南的天空中,说明三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所以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②③;结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不大,要正确识别下午太阳高度的变规律,及下午时刻太阳的方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