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在谈到萨达姆被处以绞刑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认为,伊拉克的事务应由伊拉克人民决定,我们希望伊拉克早日实现稳定、发展。这说明
A.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原则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
8、对安理会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联合国最高权力机构 B、表决实行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C、有权否决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决议D、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7、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维护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她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坚定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①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②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表明国家力量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 ④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核心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5、目前,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
A、非洲问题 B、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C、难民问题 D、战争的影响
4、对于外交政策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体现②国家性质决定对外职能,对外职能决定外交政策③外交政策和对外职能都反映国家性质④国家性质决定对外职能,外交政策决定对外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既是政府间的又是区域性的国际组织的是
A、联合国 B、世贸组织 C、世界卫生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只要具备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才能成为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法确认是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据此回答1-2题
1、在构成主权国家的四要素中,作为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的要素是 ( )
A、人口 B、领土 C、政权 D、主权
2、下列属于主权国家应承担的国际义务的是
A、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B、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
C、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D、不与大国建立战略联盟
2007年几套试卷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国际接竞争等内容上。所以考生复习时,首先要熟练掌握本专题的基础知识,着重理请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对外政策,对外职能等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注意分析当年重大的国际事件以及我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和体现的外交政策。
1、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①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际形势总体稳定。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南北差距拉大,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④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⑤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⑦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⑧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⑨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⑩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2)教材与这些观点相切合的知识点主要有: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国家的对外职能。②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④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⑤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⑥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⑦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⑧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⑨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