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15598  315606  315612  315616  315622  315624  315628  315634  315636  315642  315648  315652  315654  315658  315664  315666  315672  315676  315678  315682  315684  315688  315690  315692  315693  315694  315696  315697  315698  315700  315702  315706  315708  315712  315714  315718  315724  315726  315732  315736  315738  315742  315748  315754  315756  315762  315766  315768  315774  315778  315784  315792  447090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区域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③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考点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试题详情

11、《中国2l世纪议程》

   《2l世纪议程》是全球范围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照方案,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限制人口增长;鼓励自然保护,改良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探求资源和能源的永续利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标志;增加环保投入,采取源头控制和经济手段;控制城市化进程。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第15讲《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区域的含义。

试题详情

10、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

过程。) 

   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相对于传统生产过程中人们对于污染的“末端”处理而提出的,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开采到产品的生产制造,到产品的消费使用,到最后的废弃物处理等整个

  过程,都是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要求的,是一种把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全过程的环保型生产模式。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

  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A.留民营村   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综合循环利用;开发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生态农业    发展方向: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B.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三基鱼塘)

C.南方山区立体农业(千烟洲: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D.华北平原低洼地台塘农业(辛店洼:鱼塘-台田模式)

E.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

 ③适度消费模式:节能减排策略等

试题详情

9、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例如:

  (1)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

(3)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试题详情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 8、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例如,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考点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题详情

6、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有:(1)森林面积减少。森林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饲料、食物。更主要的是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是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净化器。当前,世界性的森林面积减少,尤其是热带原始林锐减,使地球生态面临巨大的压力。

(2)土地退化、荒漠化和耕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引起的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的现象。例如:我国北方地区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现象;一些山区由于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加;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过度放牧或不合理开垦导致的风蚀、水蚀、沙漠扩展加剧,土地生物生长量下降、土壤沙化、肥力下降等;一些城市郊区、工业区周围土地遭受污染等。土地退化的后果是减产,还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另外,由于城市建设、工业以及交通建设,住房等也使大量农田被占用,耕地减少。目前,我国土地退化和耕地面积减少的问题尤为突出。

(3)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由于水资源分布时空上的不均衡性和工农业生产、人口增加,用水需求的增加。水资源短缺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60%的地区面临缺水,我国更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更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目前,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口常年不能获得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4)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物种资源是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汇总,是未来农业、工业、医学发展的生命资源基础。离开了多样化的生物,人类是无法独自生存的。当前,许多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文化价值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考点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试题详情

5、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固体垃圾急剧增加,如果不及时得到处理,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例如,垃圾堆埋的场所常常成为蚊蝇滋生的场所,容易导致疾病的蔓延。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污水四溢,并可能污染河湖或地下水;目前,固休污染还有二个令人关注的领域是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是指高分子合成的白色、难降解塑料,它可在土壤中存在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能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减产。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汞、铅、镉、镍等金属元素对土壤、人体的污染,它们能通过生物循环进入人体,在人体骨骼中沉淀,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当前,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管理,防止污染扩散;其次是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例如:垃圾的分类处理、垃圾发电、垃圾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垃圾推埋发酵后成为有机肥、废旧电池的回收等。

试题详情

4、水污染问题:

(1)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形成水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需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富含N、P的化合物、酸、碱、无机盐和石油类。

(2)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也会随雨水流入江河或汇入海洋,对水质产生影响。水污染的直接后果是水质变坏,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水生动植物生长繁殖;同时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程度。在海洋中,赤潮是比较典型的水体遭受污染现象。赤潮是海水中单细胞藻类迅速繁殖的现象。它消耗水中的氧气,释放有毒有害气体,使其它水生生物死亡。赤潮的重要原因是海水中N、P成分增加造成的。当前,我国的许多淡水湖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太湖、巢湖、滇池的蓝藻危害等。解决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加强污水的治理,例如:农业上实施科学施肥、喷撒农药;城市中推广无磷洗涤剂;提高民众的节水,护水意识等。

试题详情

3、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及臭氧层空洞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等。总体上讲,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在全球气候变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a.海水膨胀和两极冰雪消融,导致海面上升,使许多沿海低地被淹;b.全球许多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迫使人类调整或改变生产或生活方式,造成重大损失。对策主要有:a.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b.保护森林,植树造林;c.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2)臭氧层空洞:氟氯烃化合物在工业革命前的大气中是没有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排放以来,大气中氟氯烃化合物的浓度迅速上升。它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这一现象在南极上空表现尤为明显,形成“臭氧空洞”。其它地区的臭氧也在减少。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加,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同时也会对农作物及动植物造成危害;

(3)酸雨:人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们向大气排放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或硝酸,并随雨水降落地面而形成的。自然状态的大气中是没有酸性气体的,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例如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烧煤炭、石油。我国的酸雨大多是硫酸型酸雨。酸雨不仅使河湖酸化,影响水生动植物,还会导致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生长;同时它还会影响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等。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因此发展煤炭的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对废气中的硫资源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等是控制酸雨的有效措施。

(4)光化学烟雾:矿物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特别是后者)排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它们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醛类、过氧硝酸乙酰等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刺激人的眼、鼻、喉,使人头痛呕吐,并对植物产生危害。

试题详情

2、环境问题

总的说来,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植被、不合理灌溉、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气物质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臭气层破坏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