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图一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分裂图像,图二是分裂各阶段细胞的核DNA和细胞质中信使R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所示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在图二的___________期(填图中字母)才能观察到图一所示的图像,该生物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___。d~e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处于图二中的c时期时,一个细胞中有染色单体___________个。
17.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_______。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____,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
(4)设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a,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绘制此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16.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等因发现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而被授予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调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的多,死亡的少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C.在人体中,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人体就会出现衰老
D.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两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15.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是 ( )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14.人体的干细胞是一类尚未分化的成熟细胞,它具有再生出组织、器官的潜能,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顽疾,目前用骨髓移植法有效地治疗白血病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下列有关干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干细胞能通过细胞分裂来维持自身细胞群的稳定,其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B.骨髓造血干细胞与由其分化成的白细胞相比细胞核内D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细胞质中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与其他分化成熟的细胞相比干细胞没有衰老的过程
D.在接触到各种致癌因子后,干细胞比其他分化成熟的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13.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丧失全能性 B.细胞凋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C.细胞衰老意味着个体的衰老 D.细胞癌变后将不受机体控制
12.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
11.在下列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小鼠肝细胞的增殖
10.下列中哪一项属于克隆 ( )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将某种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D.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淋巴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9. 玉米种子萌发时,胚芽分生区细胞会不停在分裂生长。此时这些细胞 ( )
A.两组中心粒会分别移向两极 B.有K+穿过原生质层进入大液泡
C.染色体数目不断减少 D.保持着全能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